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体制内,未必是庸才的保护伞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1 00:05:13
阅读 250
体制内,未必是庸才的保护伞

很多人说:“体制内的工作,一眼望到头,没有什么新意,迟早要被社会淘汰。

也有人说:“体制内的人都是人浮于事,本事不大,调子不小。

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早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

不久前,与广东某机关单位的朋友聊天,谈到了他们单位新进的一波年轻人,朋友说:“不翻档案不知道,一翻档案吓一跳。

原来,这一波年轻人都是来自985/211名校,基本上都是硕士生,只有一个是来自中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他们工作很积极,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而且因为年轻,也非常灵活,进入单位没多久,就已经帮助单位解决了不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领导对他们极其满意。

如今的体制内的准入条件已经大不相同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成为了很多想要进入体制内的优秀学子的心声,而他们也正是这样地去做的。

很多时候,你以为别人是混进体制内的,实际上,体制内的日子也并不好混。

如今,想要进入体制内,做个体面的工作,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逢进必考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流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考、省考,一个岗位数万人争相竞争,甚至比高考还要紧张。

过去,大专生、中专生都可能在各个省份有一些岗位可供选择,如今体制内的准入条件也是相当苛刻了,很多的岗位要求研究生、有基层经验,甚至还得是党员,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了笔试还得面试,哪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

尽管如今的体制内工作并没有企业中所实施的末位淘汰,可是在体制内的人,想要升职、想要更有话语权、想要被看见,你要面对的难题、处理的复杂关系,远比体制外难。

所以,这些年看到从体制内出来的人,混得好的非常多,原因或许很简单,他们的实力其实并没有因为体制内这三个字而降低,相反,练就了很多体制外没有的软实力,比如如何和人打交道,甚至如何做生意。

其实,体制内外各有利弊,而真正重要的是,你为什么会选择体制内。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一个人没出息有九大根源,其中一项就是逃避现实。

每个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都想找一个安稳,但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稳定,根本就不存在。

这些年,我见过不少从体制内出来后悔的,也有不少走进体制内无奈的,反思起来,多少都是因为初心有问题。

我坚信混日子的人,未来在哪儿都一样混不下去。

又到了年底总结的时候,想起腾讯曾经发布的一封内部邮件,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体制内外的职场人:无功就是过。

哪怕不是领导的评估、公司的制度,其实每个人也都应该好好反思,每一年我是不是真的在进步。

职场从来都不是碰运气、混一混就能拥有长久的成功,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闯去拼,才能真正地在事业选择中走得更坚定。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