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朱文正_名人相声演员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4/12 00:15:37
阅读 184

个人介绍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人物生平

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死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擢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为吴王时,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率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朱文正又断陈友谅粮道,友谅遂败。再派遣何文辉等讨伐未附州县。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暂未封赏,发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来。朱文正仓卒出迎,朱元璋说了好几次:“你打算干什么?”,遂押回京城,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去世。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其当时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

家世起源

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娶陈氏,生三子:长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第三子明德祖朱百六。

明德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二子:长子朱四五、次子明懿祖朱四九。

明懿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长子明熙祖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第四子朱初十。

明熙祖朱初一,娶王氏,生二人:长子明仁祖朱五四,后改朱世珍;次子寿春王朱五一。

明仁祖朱世珍,娶陈氏,生四子:长子南昌王朱兴隆,本名朱重五;次子盱眙王朱兴盛,本名朱重六;第三子临淮王朱兴祖,本名朱重七;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改朱兴宗;朱世珍还生有二女: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之母)。

南昌王朱兴隆生二子: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次子大都督朱文正。

大都督朱文正生一子:靖江王朱守谦。

盱眙王朱兴盛生一子:昭信王朱旺。

寿春王朱五一生四子:长子霍丘王朱重一、次子下蔡王朱重二、第三子安丰王朱重三、第四子蒙城王朱重四。

霍丘王朱重一生宝应王朱铁哥。

安丰王朱重三生四子:长子六安王朱转、次子来安王朱记、第三子都梁王朱臊、第四子英山王朱润。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高皇后马氏生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胡充妃生楚王朱桢;达定妃生齐王朱榑、潭王朱梓;郭宁妃生鲁王朱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胡顺妃生湘王朱柏;韩妃生辽王朱植;余妃生庆王朱木旃(也作朱栴);杨妃生宁王朱权;周妃生岷王朱楩、韩王朱松;赵贵妃生沈王朱模;李贤妃生唐王朱柽(又名朱桱);刘惠妃生郢王朱栋;葛丽妃生伊王朱木彝(也作朱彝,又名朱鹥);郜氏生肃王朱楧;赵王朱木巳(又名朱杞)、安王朱楹、皇子朱楠,皆不详其生母。

家庭成员

父:南昌王朱兴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兄

母:王氏

兄:山阳王朱圣保,早夭

姐妹:福成公主,嫁王克恭,王克恭为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妻:谢氏,大将谢再兴长女,谢再兴次女嫁徐达

子:靖江王朱守谦

王位世袭

世系 姓名 谥号 封王(袭位) 时间 备注

始祖朱兴隆南昌王洪武元年追封 (公元1368年)朱元璋长兄

二世 朱文正 未谥 --南昌王嫡子

三世朱守谦未谥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文正嫡子,首封靖江王

四世朱赞仪悼僖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守谦嫡长子,第二代靖江王

五世朱佐敬庄简 永乐九年(公元1412年)悼僖王庶长子,第三代靖江王

六世朱相承怀顺 成化七年追封(公元1471年)庄简王嫡长子,第四代靖江王

七世朱规裕昭和 成化七年 (公元1471年) 怀顺王嫡长子,第五代靖江王

八世朱约麒端懿弘治三年 (公元1490年) 昭和王嫡长子,第六代靖江王

九世朱经扶安肃正德十三年 (公元1518年) 端懿王嫡长子,第七代靖江王

十世朱邦苎恭惠 嘉靖六年 (公元1527年) 安肃王庶长子,第八代靖江王

十一世朱任昌康僖 万历三年 (公元1557年) 恭惠王庶长子,第九代靖江王

十二世 朱履焘温裕万历十三年 (公元1585年) 康僖王庶长子,第十代靖江王

进十一世朱任晟宪定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 恭惠王庶次子,第十一代靖江王

进十二世 朱履佑 荣穆 万历四十年 (公元1612年) 宪定王嫡次子,第十二代靖江王

十三世朱亨嘉未谥崇祯十一年 (公元1638年) 荣穆王庶长子,第十三代靖江王

进十三世朱亨歅未谥 南明隆武元年 (公元1645年) 宪定王嫡长孙,第十四代靖江王

书籍记载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评价,将朱文正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成为了其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当然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略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翻阳湖与赣江交汇处,自古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

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谅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尸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盔从城楼上掉下,鲜血染红了整座城墙,整条护城河是血红色的,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将士的尸体。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善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么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谅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2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结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

假如朱文正没有想过要背叛朱元璋,如果朱文正跟随的不是朱元璋……

历史没有给我们任何假设,太多的如果,就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了!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至正二十三年,被朱元璋派去镇守洪都。他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仕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操办,自己并不打理。

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受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作出了调配。

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

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

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

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泻不同,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的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突然心中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温和的口吻结束了这次训话:

“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将领们听到了这句话,都抬起头来,他们惊奇的发现,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着泪水。

什么都不用说了,对于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很明白当时的形势,他们不喜欢朱文正,不喜欢他的放荡不羁,但他们明白,此时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

他们分别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对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那里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谓战友,就是同生共死的伙伴。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陈友谅决定,就从这里进城!

拂晓时分,汉军向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城内的士兵不断的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对于从天而降的大家伙显然没有什么抵抗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陈友谅这才感觉到,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严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二十七日,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陈友谅的士兵们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向抚州门发动了冲击,由于城楼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士兵像发疯一样,用手中兵器猛砍城墙,居然把城墙冲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这个时候,城门的指挥官会下令后撤,进行巷战,但名将邓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枪?是的,邓愈的后着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的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的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这种随机应变的细节最能反应将领的水平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此时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朱文正考虑到城墙如果不修好,迟早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便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

陈友谅也认识到抚州门的城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机会,他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陈友谅和朱文正就在不远的地方对望,当他看到守军的勇猛,才感觉到自己可能错误的估计了朱文正的能力。

这场惨烈的战役,从早上打倒晚上,双方似乎都没有回去休息的愿望,为鼓舞士气,双方将领都亲自上阵,洪都总管李继先、跑来帮忙的牛海龙、赵国旺全部战死,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队修好了城墙,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此战是开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双方以命相博,最后的胜利属于朱文正,但他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自己也负了伤。

此战的惨烈也让陈友谅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分兵占领了吉安,作为后盾。城内的士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考验后,逐渐成长和适应了战争,事实证明,陈友谅此时的松懈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不久之后,他将面对更为顽强的防守。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陈友谅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五月初七,陈友谅在实地勘查城防后,决定攻打新城门。

这不是一个好的抉择,因为守卫新城门的是薛显。

薛显此人,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个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无理闻名,在洪都城内也是一霸,无人敢惹,陈友谅很快就会吃亏了。

五月初八,陈友谅命令大军攻击新城门,新一轮的攻击开始

然而当陈友谅的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竹盾小心翼翼的向城门接近时,却意外的发现城上的箭石并不猛烈,不禁大喜,陈友谅随即决定,使用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巨型攻城车,但由于拆卸复杂,不易活动,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少使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城内的薛显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

此时,他打开了城门,汉军士兵们顿时激动起来,他们死活进不去的城门居然打开了。

出来的是薛显和他率领的骑兵。

正在准备攻城机器的士兵没有想到,城内的人如此大胆,居然还敢冲出来,大乱,薛显带着骑兵耀武扬威般的冲杀了一阵后,退了回去。

之后,汉军再也没敢猛烈进攻新城门。

真可谓我是流氓我怕谁啊。

从五月打到六月,陈友谅一直在望城兴叹,难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决定攻击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的从洪都的水关进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长矛队。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此时里面的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原来刚才是去加热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他用尽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又去攻击赵德胜守卫的土步门,此战倒不是没有收获,守城大将赵德胜被汉军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仍然牢牢的控制着城门。

陈友谅陷入绝望。

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什么时候才能进去!

其实,城内的朱文正也有着同样的痛苦。

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围城,真正的围城。

朱文正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他在陈友谅大军到来前做好了部署,八个门来回转,督促将领做好准备工作,作战之时,他总是穿着盔甲睡觉,一有危险,他要立刻起身,带领自己手下那点少得可怜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员。

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他用他顽强的意志抵抗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把他们阻拦在城下,完全无法动弹。

然而,在打了这么长的时间里,朱文正并没有像朱元璋求援。

他似乎把陈友谅当成了到洪都露营的游客。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他似乎认为自己还有力量去对抗陈友谅,更大的消耗对方的实力,为决战做好准备。

但他也小看了陈友谅,一个能够统管六十万大军的指挥者,怎么会被小小的洪都难住。

洪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六月,陈友谅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朱文正敏锐的军事嗅觉告诉了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张子明一个人去找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朱元璋的救援部队到了。

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他论功行赏,由于朱文正是他的侄子,立功最大。所以他先问朱文正有什么要求,要封什么官。朱文正颇有些大将风度,对朱元璋说,咱俩是亲戚啊,你先封别人吧,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朱元璋听了大喜过望,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子真是个人才,识大体,顾大局。于是就把好的位置封给了别人,仍旧让朱文正来守江西。

他哪里知道,朱文正是跟他客气客气的,就如同拍卖行里的叫价,他是等着朱元璋提高价钱,挽留他一下,说出如你一定不能推辞这类的话,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不抬价,直接敲了榔头。

成交!

朱文正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守洪都是我功劳最大,论功行赏却没有我,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整日借酒浇愁,还公然出外强抢民女,卖官赚钱。但这仍然不能让他达到心理平衡,每当他看到那些手下在应天这些富庶的地方耀武扬威,而自己只能守着江西,都会从心底里对朱元璋表示不满。当这种不满到达顶点,他就必然走向极端。

天下谁还可以和朱元璋抗衡?

只有张士诚了。

就在他紧锣密鼓的准备时,朱元璋知道了这个消息。

1365年2月16日,他丢下了手中的工作,亲自来到洪都。

他要清理门户。

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了起来。客观的讲,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不错的,他在之后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并就藩桂林。

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人物影响

在明太祖鼎定江山后的次年,他大封诸王,先后派出24个儿子,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以拱卫中央王朝。

到了第三年他又封出第25位王——靖江王朱守谦,镇藩桂林。这让朝臣们大吃一惊。

朱守谦时年7岁。但这不是朝臣们吃惊的原因——3岁都可以当皇帝,7岁如何就当不得王爷?

让朝臣们吃惊的是:朱守谦并不是朱皇帝的儿子,也不是孙子。

而是侄孙!

皇孙们都还候着呢,怎么就先轮到侄孙了?

那是因为,朱守谦的父亲,叫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在朱守谦出生的那年,被派去镇守南昌。

当时朱元璋政权在南京,陈友谅政权在武汉,那个外族建立的蒙元政权在北京。

起义军的共识是:蒙古人蹦达不了几天了,要争天下,最大的敌人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灭了他们,我才能做皇帝。

蒙古人的看法是:以华制华是最理想的,你们汉人能自个掐起来,政府是不干涉的!

而朱元璋和陈友谅是当时最强势的两支起义军部队,所以,两者必有一掐!

南昌居南京和武汉之间,对朱元璋来说,是栅栏;对陈友谅来说,是跳板。

所以,南昌,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南昌原来是陈友谅的,因为守将的叛变——当然对朱元璋来说,那叫“投诚”——此时就改姓朱了。

这点让陈友谅很不爽——都49年9月30日了,你才来叛变革命,这不是自绝于人民吗?不行,一定要夺回南昌,好好教训你丫的!

于是陈友谅点起水陆大军60万,杀奔南昌。

6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585年后,在稍北一点的徐州,一次两个政党之间的大决战,最终胜利的那方出动的总兵力,就是60万!而且自那次决战后,他们的江山就坐稳了。

而朱文正守城有多少兵呢,对不起,遍查史料,无载。

但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当时朱元璋手头能控制的总兵力,也就20万,而且大多数被投入到东线对张士诚的作战中去了,南昌作为外围阻敌部队,人数不会太多。

那就算10%,2万人吧。

2万:60万!这个比例,估计就是孙武从棺材里爬出来看了,也要绝望地躺回去的。

但如果事情真是那么简单,那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明;而我们的朱文正,也就枉称“大明第五条好汉”了。

当然,“大明第五条好汉”云云,是借用了《隋唐演义》的说法,正统的叫法应该是“明朝第五名将”。因为并没有资料显示,朱文正也是那“身长八尺,面如紫玉,……手执一杆亮银枪,座下千里银河一点白,断喝一声,三军胆寒”的武举look;相反,他倒很有一些文科生的气质——守城之余,他还能谱两首曲、填两阕词,让使女们演练,歌舞升平。

朱文正是文科生的证据还有:填词谱曲可能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从他排兵布阵的特点看,他应该是学会计的——在兵力如此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居然还能挤出2000人,由他亲自指挥,作为总预备队。

预备队的战法不是朱文正发明的,2000年的战争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战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但是大概没有哪一场战斗,能将预备队的作用发挥到南昌保卫战那样的别致——陈友谅大军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南昌城下的60万人,在城外的赣江和鄱阳湖上,还停着上千艘战舰!是真正的水陆协同作战部队!

于是在开始攻城后的某一天,他用船上的巨炮,将南昌城墙轰开了一个几丈宽的口子。

所有人都认为,南昌这次完了——60万人,要是都从这缺口涌入,不用打,踏都能把南昌城踏平!

这时,朱会计的备用金发挥作用了——他一面命令火枪营,对涌向缺口的敌军进行火力压制;一面组织预备队,操起砖刀,现场砌起墙来!

想想那场景——前面在热火朝天地杀人,后面在热火朝天地建设。

墙砌好了,陈友谅没了法子——当时的炮弹主要是铁砂和铅丸,其主要破坏原理是“砸”,而不是“炸”。偶然把城墙轰开一个口子,是有可能的;但想在短时间内把这种偶然性再重复一遍,可就难了。

好了,南昌保卫战,有太多说不完的细节与故事。对于朱文正的神勇,大家只须记住以下几个数据就行:

2万人,将“60万大军+1000艘战舰”的水陆混成兵团,死死地拖在南昌城下,达84天!直到朱元璋的20万主力部队赶到。

陈友谅完了。84天,鄱阳湖已进入枯水期,他那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舰队,此时想走也走不了!他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战功成。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但这时我们的朱会计却犯了知识分子的通病——虚伪。面对无可非议的首功和朱董事长“要什么尽管开口”的承诺,他故作大方地说:“咱俩亲戚啊,我得给您注意影响啊!您还是先封别人吧。”

也不知是犯糊涂还是装糊涂,面对如此明显的以退为进的抬价,朱董事长居然感动得热泪盈眶:“真是懂事的孩子!咱们朱家的好儿郎!叔叔知道怎么做了。”

于是他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荣誉:从一品大都督!

同时搭配了一个不算太理想的待遇:继续镇守南昌。

看过《亮剑》的朋友大概都还记得这么一个情节:55年授衔前夕,三位得知自己仅授少将衔的老战友聚在一起发牢骚。其中那位从朝鲜回来的孔捷军长说:“老子以前手下的2个师长,朝鲜一趟回来,也授少将衔。上级少将,下级也少将……扯!这叫什么事啊?”

应该说,话并不算难听。但这只是艺术的加工,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在那种私密的环境里,他们哥仨当时是在跳着脚骂娘的。

事件回溯到500多年前,当朱文正接到授衔通知书,看着曾经的部下都调到中央风光去了,而自己还留在地方当小媳妇,估计心里也升腾起孔捷军长的那种暴怒。

于是他又犯了知识分子的另一个通病——冲动。他居然想到了跳槽!到张士诚那儿去。

大哥,I真服了you,白封你当偶像了!您脑瓜那么聪明,怎么就不多想想:您已经是一品大员了,过去那边你还想人家给你什么?给你个皇帝做做?

跳槽最终没有发生,因为朱元璋预先得到了消息。他把朱文正圈禁在桐城,并让他最终死在那儿。明朝一颗耀眼的将星、防守战第一人、钢铁战士朱文正,就这样陨落了。

三年后,朱元璋又想起了这位战功赫赫的侄子,大概心里觉得很对不起人家,于是把他的儿子封为靖江王,并传了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

总结:陈友谅、朱文正、朱守谦的故事告诉我们:

1、家底再厚也别欺负学会计的,人家有的是办法让你倾家荡产。

2、要深入开展表扬与自我表扬。能干的不如会说的。没到你时别憋气,轮到你时别客气。

3、干得好不如生得好,有个好爸爸,能减少奋斗280年。

走时步测了一下,靖江王城城墙高度不过10米,但厚度居然有20多米!在冷兵器时代,这几乎是不可攻破的吧?但从元顺帝潜邸,到明靖江王府,到清定南王府,到民国广西省政府,500年间被攻破了多少次呢?如果不是内部出了问题,这城门如何打得开呢?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