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艾赛提·苏来曼_名人中国科学家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4/27 00:05:14
阅读 418
艾赛提·苏来曼,当代维吾尔民俗学家,博士后,1969年4月1日出生在新疆哈密。

简介

1986年至1991年就读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

1991年至1994年攻读新疆大学中文系维吾尔民俗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6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1999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博士;

2003年、200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会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学;

近年来,曾多次参加在日本、瑞典、英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发表学术演讲。

从2000年开始,主持国家、自治区和教育部的多项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重大课题。

从2001年开始,成为维吾尔文学硕士生导师,并培养了一大批学子。2005年获得教授职称。2000年被评为乌鲁木齐市“十佳杰出青年”,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及论文

《塔克拉玛干中的灵魂》

《维吾尔族图腾文化》

《当敲响塔里木的门》

《艾里西尔·纳瓦依》

《“海米塞现象”与维吾尔文学》(汉文版)

除上述作品外,他的40多篇关于维吾尔文学、文化、民俗学的论文荣登国内外各类学术杂志;

个人经历

1986年,立志要当一名作家的艾赛提·苏来曼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学校里的维吾尔文学作品毕竟有限,系里的老教授建议他们学习乌孜别克等中亚民族语言,因为过去有很多维文书籍都是前苏联“东方真理出版社”通过俄语和乌兹别克语翻译的,而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是最接近的亲属语言。艾赛提自学了乌兹别克等中亚民族语言文学,并借此阅读了许多书。

大二时,他一手抱著维汉字典,一手拿著巴金的《家》硬啃了3个月,这是他通读的第一本汉语小说。从此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对汉语的掌握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的浩瀚之门。当他大二决定考研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怎么能使英语过关?当时学校没有给少数民族学生开设英语课程,只要求他们掌握汉语。当他听说校外有用维吾尔语教英语的夜校,他就兴冲冲地报了名。最初班上有40多人去听课,最后就剩下了包括他在内的5个人。为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维吾尔和其他民族文学和传统文化,他还业余自修了土耳其文。

从文学青年走向学者之路

考上新疆大学维吾尔民俗文化方向研究生之前,他是一个热忱的文学青年。大四时,他就在《塔里木》等一些维吾尔文的报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其中一篇还被翻译成汉语。“学习民俗学不是我的初衷,但民俗学却使我有了比文学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和了解我自己的民族。”

1994年,艾赛提·苏来曼25万字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维吾尔族图腾文化》得到新疆大学的充分重视,因为这是一本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学术力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前所长、我国著名的学者刘魁立先生为此书作序,并亲自赶来参加和主持艾赛提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这篇论文此后获得了首届“天山文艺奖”。从此,艾赛提·苏来曼走上他如沙海淘金般寂寞而充实的学者之路。

1996年9月,他以专业全部通过,英语差几分的成绩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许留院一年参加第二年的博士研究生考试,如果英语过关则可给予“转正”。这是他的导师、我国著名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家郎樱先生为他极力争取到的。郎樱先生说服校方:像艾赛提·苏来曼这样熟悉本民族语言文化和生活,又如此勤奋好学的人,正是她多年来想要找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人才。一年后,他顺利通过英语考试,成为这所国家最高社科学府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之际,留北京还是回新疆,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次抉择。一方面,郎樱先生希望他留下,还帮他爱人联系了工作单位;另一方面,母校新疆大学正在申报211工程,急切盼望像艾赛提·苏来曼这样的青年学者回校工作。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母校。他说:“北京那边条件是好,可对我这样一个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人来说,在远离故土的地方搞研究就像是在孤岛上一样,缺乏土壤和空气的滋养。党培养了我,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前程。新疆大学现在又将我所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给予充分重视,我怎能不回来呢?”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艾赛提苏来曼回校的第二年,他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波斯与我国突厥语民族文学中的“海米塞”现象比较研究》,并在2002年圆满完成。同年12月应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和福冈女子大学的邀请,他在日本几所大学开办学术讲座,获得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好评。2004年,他的《“海米塞现象”与维吾尔文学》(汉文版)专著获得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4年,艾赛提·苏来曼获得国家留学基金会赴外留学深造的机会。在各个国家中,他单单选择去瑞典。他说:“这是因为我读了瑞典学者贡纳尔·雅林的《重返喀什噶尔》,对他书中提到的一些保留在瑞典皇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的近代维吾尔文古籍和文献非常神往,我就是想亲自去看一看。”

到了斯得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亚研究所,艾赛提立即置身于紧张而又辛苦的学习工作中。短短一年,他不仅在两所大学(斯得哥尔摩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给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教授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还多次开设有关新疆民族文学和民俗文化的学术讲座;同时完成了他的两篇英文研究成果《论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印刷的近代维吾尔文印刷品及其语言特点》和《维吾尔语外来词历史文化背景》(这两本书即将由斯德哥尔摩大学出版社出版)。最让他兴奋的还是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等多处图书馆看到那里收藏的近代维吾尔文古籍和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他说:“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是瑞典传教团在20世纪初从中国新疆地区收集过来的。你是第一个来翻看和研究它们的中国学者。”

现在,艾赛提·苏来曼正在学校主持《维吾尔文学与外国文学交流史研究》的课题。他说:“我们这一代学者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非常重视,学术环境也比较好,给我们的机遇也比老一代学者多很多。我之所以在求学之路上少走了一些弯路,就是因为先过了语言这道“门槛”,这对少数民族学生和学者来说更为重要。现在的时代是全球化范围的对话和竞争,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固守一隅抱残守缺。对我来说,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