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作品
《中国企业悲情调查:一个财经记者的采访手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7.01)
《位置为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01)
《创业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智谋与防身》(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07.01)
近年武汉都市圈杂志重磅报道文章
《东湖不高兴》(2010.04)
《尴尬汉阳》(2010.04)
《红安不“红”》(2010.04)
《黄陂之惑》(2010.05)
《狱中牟其中》(2010.05)
《解密神龙架》(2010.06)
《太阳秭归》(2010.07)
《钟鸣谁州》(2010.08)
《走三国》(2010.09)
《首富江夏》(2010.10)
《恩施发现》(2010.11)
《创意洪山》(2010.12)
《“陆羽”天门》(2011.01)
《咸安·闲安》(2011.04)
《创业街密码》(2011.05)
《蕲州憾事》(2011.06)
《水主洪湖》(2011.07)
《谁在改变武昌》(2011.08)
《“私奔”郧西》(2011.10)
《迷途武当》(2011.11)
《光谷智造》(2012.02)
《隐形桥都》(2012.05)
《玩赚武汉》(2012.06)
作品专家评价
悲情似火
——读《中国企业悲情调查》
湖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谢丽萍
一本调查企业家悲情的书,却写得满纸是火。在书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眼泪,不是悲哀,而是那种不被悲情打倒,不被悲情屈服,在悲情中成长,在悲情中拼搏的企业家精神。读完《中国企业悲情调查》(简称《悲情》),我们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们袭来,顿时,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震撼,这种震撼如同燧石在受猛烈敲打中飞溅出来的灿烂火花,又如疾风中的劲草,在风中显示着坚忍不拔的力量。
譬如,书中讲述的陈天南,他原是爱多集团的两个创始人之一,也是法人代表。8年前,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由他和胡志标共同投资4000元,生产VCD,三年创造了20亿元产值的神话,而不少人认为,这个“神话”是胡志标的功劳,陈天南在爱多根本不管事,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后来 胡志标又想把他一脚踢开,以便一个人控制爱多,造成陈天南退股。由此,陈天南又遭世人指责,“爱多”的倒塌是因陈天南退股造成的。后来,尘埃落定,胡志标进了监狱,应该是陈天南洗冤的时候了,但陈天南却说:“胡志标虽然对我无情无义,然而,我并不想利用媒体来指责他。我和他都是农民的儿子,创业时以兄弟相称,然而,在爱多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分手了。后来爱多垮了,他进了监狱,我回到了家乡的小镇。我没有挂甲归田,而是总结爱多的教训,将爱多的余部重新组织起来,另起炉灶,花两年的时间,打造出了另一个“爱多”?中山市安得美卫浴产品有限公司。我是想用u2018安得美u2019来证实爱多倒了,爱多的创业精神没有倒;胡志标倒了,陈天南站起来了。我想,新生的爱多?安得美,将会唤醒我和胡志标的那一份情,那一份义。我第一次到监狱看望胡志标的时候,我们两人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
从陈天南的身上,我看到了企业家的“不倒精神”,因为他们是一种稀有人才,一种特殊人才,在任何环境中,他们都不会轻易倒下去,否则,他不是企业家。
1999年牟其中因“诈骗罪”而锒铛入狱,然而,“在牢里,老牟虽是自由的奴隶,却是时间的富翁。为此,他订阅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五份报刊,在狱中熟读了马列著作,更熟读了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有时也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更多的时间,是在继续思考和总结他的u2018研究课题u2019?u2018智慧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u2019。他说他在狱中,写了一篇《毛遂自荐,狱中请缨》的文章,大意是:请中央指派一个部门领导南德u2018后续的实验u2019,即南德全资自费创办u2018南德世界大学u2019,在世界范围内为我国有效地吸引管理智慧,将以经营智慧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经济生产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出来。报告中对学校的宗旨、师资的选择、学生的来源、课程的设置到学生创业安排,创业之后的股份分配、资产增长评估等都有详尽的分析。他说他要再造三个“国际特区”,一个建在中国,一个建在俄罗斯,一个干脆建在美国!起步阶段的投资金额,至少要十亿美元。他说他已经给中央写信了,希望中央拿我领导的企业做实验。成功了,可以推广;失败了,也只是我们几个人生死荣辱的事情。我连死刑都判过,是改革开放路线救了我,我为了改革开放路线,还有啥舍不得的呢?”
《悲情》借用牟其中诉讼代理人夏宗伟的口气说:“每次到监狱,我见他的情绪都很急躁,好像很多事都想办,然而都不能办。他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施展着他作为职业企业家的才华。记得在2002年,大约全国人大召开前后,对如何改善湖北的投资环境,发展湖北经济,舞活湖北中部崛起的龙头?武汉,成为各级领导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虽在此次牢狱之前,老牟只是非常短暂地来过武汉两次,但如今身陷大牢的他,仍然没有褪掉商人本色。一谈起武汉的建设和发展,他就忘掉了大墙内的寂寞,心情特别兴奋。他曾对管教干部谈起:对武汉建设,我有个建议?可利用武汉的天然优势,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内陆的威尼斯。湖北素有u2018九省通衢u2019、u2018千湖省u2019之美誉,长江、汉江贯穿武汉三镇中心,周边湖泊不计其数。武汉具备了威尼斯的自然条件,却没有成为威尼斯。如果把东湖、汤逊湖、沙湖等主要湖泊与长江、汉江打通连接在一起,把死水变成活水;把不能与江水相连的湖彻底改造,那武汉就变成了中国内陆的威尼斯了,楚文化、投资环境、旅游资源等就会被充分地挖掘和得到利用,湖北的龙头岂不就活了?……”
在监狱里,牟其中还表示,他要把过去几十年的奋斗,当成学习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去实现他的三个目标:一是除开三年的恢复期以外,十年之内他会建成排列世界十强的一家企业;二是办一座实习、研究智慧文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大学;三是写一本关于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学著作。他说他在1980年,仅以借来的300元人民币创办南德,第二年的经营规模便超过了100万元。1984年,他第二次平反出狱,公司变成了废墟,还留下了五万元的债务。不久,他又在负五万元的起点上,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飞机易货贸易业务,接着又成功地发射了两颗人造卫星。这一次,他将从负3亿元人民币的起点上起步,他的感觉不是担心,而是感谢命运又给了他一次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他感到一种临危受命的激动……21世纪初,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能做到的事,今天东方的牟其中可能做得更好!
在这里《悲情》把牟其中写得非常真实。牟其中是一个爱做“美梦”的人,他没有想到为了追求这些“美 梦”,他已经是第三次坐牢了。2003年9月14日是牟其中三次坐牢加起来整整10年的日子,36岁第一次坐牢,现在63岁。放下“美梦”,可能轻松多了,然而,牟其中不是这样的人,他要像“夸父”一样去追赶烈日,宁愿粉身碎骨;他要玩“西希弗斯”的残酷游戏?费尽千辛万苦将一块石头推到半山腰,正在他为暂时的胜利而兴高采烈时,竟失手让巨石滚落山下,然后,他又奋力继续往上推……
有人说,牟其中的“美梦”是“乌托邦”,然而,“如果乌托邦这块绿洲干枯,人间剩下的只是平庸、绝望无汁的荒漠”(一位哲人语);“世界地图上如果少了u2018乌托邦u2019这个国度,整个地图就不堪一顾”(一位诗人言)。老子的“弱国寡民”,庄子的“遁世逍遥”,佛教的“极乐世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毛泽东的“人民公社”,不都是“乌托邦”吗?
我们读了《悲情》,我们觉得牟其中应该算一个企业家,而且是难得的企业家。在商海中,他有成有败。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家,我们不能只看个人命运如何,功德是否圆满,而要看他是否提供了什么新鲜有益的东西,在历史上有无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和片段。不管牟其中的结局如何,历史都不会抹杀牟其中的名字,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深刻,更有价值。没有千千万万失败企业家奠基,就没有千千万万成功企业家的丰碑,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失败企业家。
尽管牟其中成了“罪犯”,然而,没有一家媒体说他是“罪犯牟其中”,而称他为“铁窗企业家”。
在“铁窗企业家”中,《悲情》还介绍了武汉大江信用社董事长周训和,他和牟其中相比,名气要小得多,但因为他当年承包幸福集团的信用社造成“挤兑风潮”,在全国影响很大。在湖北,人们可能不知道周训和,但只要提到大江信用社和幸福集团那场惊动了中央领导人的“挤兑风潮”,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因为平息那场“挤兑风潮”,武汉动用了上千名警察。
书中介绍,在监狱里,周训和写了100多万字的文章,还写了一本新产品策划方案,刑满后,他要把这个产品做到100个亿。从《悲情》中,我们了解到,周训和小时候因家里穷,没有钱读书,后来有了很多钱,又没有时间读书。为了填补“无缘读书”的遗憾,周训和曾拿出很大一笔钱资助了教育事业:捐资300万元在他的家乡红岭村兴建延华光彩小学,捐赠100万元给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完善教学设施,赞助随州30万元办学,资助湖北美术学院20名学生读完大学……他曾想过,待延华集团做大以后,他要到世界最好的学校去进修,没想到现在是在铁窗下来实现这一梦想:监号里没有桌椅,他把棉絮一卷,用牙膏皮制成针,把棉絮的连结处缝好,制成高1米、直径30厘米、顶部垫上一块圆形纸板的“写字台”:与此同时,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老板椅”。在这里,他读了很多书籍和报刊,也写出了不少“随想”。读书、写作累了,他就去欣赏蚂蚁?蚂蚁的觅食场面,能把他带进他熟悉的汉正街的商战环境……
接触“铁窗企业家”,给人的感觉不是凄凉,而是悲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监狱看成是“停业整顿”、“继续学习”的一所学校,随时准备出狱后,重打江山!
然而,《悲情》又告诉我们,重打江山,并不容易。《悲情》里的陈远豪的感受是太深了。陈远豪是金天集团董事长,应该算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正在他准备把自己的纺织企业做成“中国第一大”的时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打入大牢两年零十个月。办案人员对他的折磨不是常人能想象出来的,后来他无罪释放,可以说是一场“死里逃生”。走出监狱后,他的悲情并没有减轻,第一,他没有被恢复董事长的职务;第二,办案人员用了他100多万元私款,没有退还给他。他虽然被伊莱克斯电器(杭州)有限公司高薪聘去当总经理,然而,当时他是怀着一颗痛苦的心情离开天门的。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亲手打造的“金天集团”,然而,当他出狱的时候,“金天”已经被卖了。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在伊莱克斯电器(杭州)有限公司只呆了半年,就辞职去了安徽一家棉纺厂,不久又离开了安徽,去了浙江。他就这样不停地上任,不停地辞职,心中只有一个追求? 一定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打拼的舞台,找回曾经失去的辉煌!
有人说悲情都属于失败者,然而,在《悲情》中,我们却看到了成功者的“悲情”。
“那年夏天,我累倒在武汉,”格力集团总经理董明珠说,“那一刻,我为我的孩子流泪了,万一我有个什么,他还这么小,要一个人生活该是多么困难!想想自己哪一方面都强,哪一方面都很自信,工作、生活似乎像一个男人一样,我不为自己后悔,但确实愧对孩子。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或家庭妇女,我就可以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了。但我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因为忙,我这一年来几乎没什么时间去南京看一下住校的孩子。这一次我病倒后,孩子坐飞机到武汉来看我,见面后,儿子非常懂事地对我说:妈妈,你安心养病,我会听话,你不用操心。儿子才12岁,但对我却是这样理解。在孩子离开我时,我望着他渐渐远去的小小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内心感受非常复杂,眼睛一闭,孩子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如果这次好不了,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
接着书中写到:“这天夜晚,董明珠站在医院的阳台上,凝望着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她发现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远离格力的地方,她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人生不能两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遗憾,这究竟是现实环境的局限还是个人能力的局限,她说不清。但她不会动摇她的理想追求,要为格力创辉煌。”
随后是作者大发感慨:没有见到董明珠,我很想当“董明珠”;见到董明珠后,我想当“董明珠”的勇气突然消失。这时,我才知道,中国家电为什么只有一个“董明珠”。
一个企业家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遇到悲情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正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负力。然而,当一个企业家的辉煌已经过去,你还是昨天的企业家的时候,你如何走过今天?
《悲情》还讲述了曾经以“满负荷工作法”闻名全国的张兴让。他已经68岁了,仍然是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仍然每天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去上班,每月工资只有520元,就连“五一”节他都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在厂里值班。他还想,等他的厂经过改制变成股份制公司后,他便退到二线,以后的空余时间多了,他就到外地去打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说,在企业呆惯了,一在家就浑身不舒服,一上班什么病都没有了。对于张兴让来说,有了企业,也许使他变得沉重;没有企业,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从这里,我们看到“企业家注定是一匹负重的骆驼!”
大名鼎鼎的作家张贤亮,也是《悲情》讲述的人物之一。有人认为张贤亮靠自己的名气创办西部影视城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并非如此,张贤亮创办影视城也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因为企业办得越好,麻烦事也就越多,如当地有权势者打影视城的主意,把古堡周围的地以十几元一亩,全包给自己家人种树,准备向他要土地转让费;还有“地头蛇”眼红,带着三四十人,拿着家伙,把影视城的工作人员全部赶走,由他们来卖票收钱。张贤亮对他们说:“告诉你们的头,他家有几口人就让他准备几口棺材,我张贤亮能叫一片人富,也能叫一家人家破人亡……”
当地政府部门也有人见张贤亮操作得好,呼吁收回国有,说不能成为张贤亮的私有财产。 还有人在附近建了小洋楼、饭店、疗养院,白白的瓷砖贴过的现代化墙壁,破坏了古堡周边的荒凉环境。
张贤亮悦:“写小说我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让《牧马人》里的许灵钧和李秀芝结婚他们就结婚,让《绿化树》里的章永磷和马樱花最后没有结婚就没有结婚。而经商呢?往往是你的命运、你的行为,事情的结果是由别人来操纵。有人说我能成功是因为我是大作家,影视界都来捧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人效应。其实,名人效应只在开始阶段有用,一说张贤亮搞影视城,几千万读者可能会关注这个项目。但名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否则我经营初期不会那么艰难。譬如,很多人都说商人有u2018原罪u2019,而我作为商人是一点罪都不敢有的,为什么?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将仅有的那点靠写作积攒出的名声毁掉。我不敢贿赂官员,不敢偷税漏税,在没具体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遵守良心与道义上的规则。别人一桌酒就能办到的事,我要绕一大圈经过长期的等待才能办到。在具体事情上,我的那点u2018名u2019都是虚的,比如我说u2018我是张贤亮,把这个无形资产押在银行吧u2019,人家会贷款给我吗?在上级官员眼中我是要服从的下级,在老百姓眼中我是掏钱的老板,我要能给他利益他才会听我的。”
读《悲情》中的张贤亮,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那在夕阳中巍然屹立的雪山。
西方人讲:美与恐怖在大自然中交媾孕育伟大。
中国古代传说:20岁的美女庆都在阴风凄惨、雷雨交加的荒野中与一条狰狞的赤龙交媾,14个月后,生下了理想的仁德圣君:尧。
其实,美与悲情结合,同样可以产生伟大。如果一个悲情企业家没有爆发出崇高的精神之火,那是因为他的悲情没有与美结合。
在悲情企业家面前,一般显示着三条路:
一条是死亡之路。遭遇悲情袭击,逆来顺受,任其风吹浪打去,如上海大众集团董事长方宏、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河南首富乔金岭等都是自杀身亡的企业家。
一条是半死不活之路。悲情袭来,立即采取回避措施,逃离工作对家庭的压榨,解脱财富对心灵的扭曲,回归田园生活。如浙江余杭一家民营蜜饯厂的老板,自称是“中国式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怕周围的人起“杀富”之心,人为地限制企业的发展,不做广告,远离媒体,只做低调营销。
一条是生龙活虎之路。让悲情像火一样的燃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他们来说,悲情不是泪,不是冰,不是雪;悲情似风,似电,似火。像陈远豪、董明珠、张贤亮……他们向我讲述悲情时,我没有看到一滴泪水,没有看到一丝悲伤,而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火
二条焰在向我扑来?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在燃烧!
《悲情》之所以动人,一是文笔生动,二是情节感人,三是字里行间跳动着思想火花。看完《悲情》,我们突然发现:企业家都是冒险家,都是爱挑战极限的人,他们不断把自己抛向绝境与极限,又在极限里超越享受那稍纵即逝的巅峰体验。作为个体,他们未必是为“冒险”而生,为“挑战”而来,但作为群体,他们都似乎承担着人类的某种使命,无论是成功与失败,都在书写一部不朽的《创业史》。
一部解剖中国企业家心灵的书
——评《中国企业悲情调查》
文/ 叶满堂
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讲述中国企业家生存状态的危情报告,书中讲了19位中国著名企业家令人辛酸的悲情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翁,涉及到中国企业的各个行业,他们的悲情也各不相同,有的因图谋“企业帝国”进了监 狱,有的因企业失败而到处流浪,有的因改制而下岗,有的因急功近利而丢掉了性命,有的因抢占一个市场高地而牺牲了家庭,有的因继承“王位”背负重大压力……他们痛心,但未死心,且献身企业的精神支柱没有倒塌,即使是失败了,也不放弃“东山再起”的希望。读完《中国企业悲情调查》(简称《悲情》),我们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们袭来,这种力量虽然是悲壮的,但给人却是向上的。
譬如,书中讲述的陈天南,他原是爱多集团的两个创始人之一,也是法人代表。8年前,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由他和胡志标共同投资4000元,生产VCD,三年创造了20亿元产值的神话,而不少人认为,这个“神话”是胡志标的功劳,陈天南在爱多根本不管事,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后来胡志标又想把他一脚踢开,以便一个人控制爱多,造成陈天南退股。由此,陈天南又遭世人指责,“爱多”的倒塌是因陈天南退股造成的。后来,尘埃落定,胡志标进了监狱,应该是陈天南洗冤的时候了,但陈天南却说:“胡志标虽然对我无情无义,然而,我并不想利用媒体来指责他。我和他都是农民的儿子,创业时以兄弟相称,然而,在爱多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分手了。后来爱多垮了,他进了监狱,我回到了家乡的小镇。我没有挂甲归田,而是总结爱多的教训,将爱多的余部重新组织起来,另起炉灶,花两年的时间,打造出了另一个u2018爱多u2019?中山市安得美卫浴产品有限公司。我是想用u2018安得美u2019来证实爱多倒了,爱多的创业精神没有倒;胡志标倒了,陈天南站起来了。我想,新生的爱多?安得美,将会唤醒我和胡志标的那一份情,那一份义。我第一次到监狱看望胡志标的时候,我们两人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
从陈天南的身上,我们发现企业家是不会轻易倒下去的,否则,他不是企业家。
1999年牟其中因“诈骗罪”而锒铛入狱,然而,“在牢里,老牟虽是自由的奴隶,却是时间的富翁。为此,他订阅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五份报刊,在狱中熟读了马列著作,更熟读了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有时也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更多的时间,是在继续思考和总结他的u2018研究课题u2019?u2018智慧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u2019。他说他在狱中,写了一篇《毛遂自荐,狱中请缨》的文章,大意是:请中央指派一个部门领导南德u2018后续的实验u2019,即南德全资自费创办u2018南德世界大学u2019,在世界范围内为我国有效地吸引管理智慧,将以经营智慧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经济生产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出来。报告中对学校的宗旨、师资的选择、学生的来源、课程的设置到学生创业安排,创业之后的股份分配、资产增长评估等都有详尽的分析。他说他要再造三个“国际特区”,一个建在中国,一个建在俄罗斯,一个干脆建在美国!起步阶段的投资金额,至少要十亿美元。他说他已经给中央写信了,希望中央拿我领导的企业做实验。成功了,可以推广;失败了,也只是我们几个人生死荣辱的事情。我连死刑都判过,是改革开放路线救了我,我为了改革开放路线,还有啥舍不得的呢?”
《悲情》把牟其中写得非常真实。牟其中是一个爱做“美梦”的人,他没有想到为了追求这些“美梦”,他已经是第三次坐牢了。2003年9月14日是牟其中三次坐牢加起来整整10年的日子,36岁第一次坐牢,现在63岁。放下“美梦”,可能轻松多了,然而,牟其中不是这样的人,他要像“夸父”一样去追赶烈日,宁愿粉身碎骨;他要玩“西希弗斯”的残酷游戏?费尽千辛万苦将一块石头推到半山腰,正在他为暂时的胜利而兴高采烈时,竟失手让巨石滚落山下,然后,他又奋力继续往上推……
有人说,牟其中的“美梦”是“乌托邦”,然而,“如果乌托邦这块绿洲干枯,人间剩下的只是平庸、绝望无汁的荒漠”(一位哲人语);“世界地图上如果少了u2018乌托邦u2019这个国度,整个地图就不堪一顾”(一位诗人言)。老子的“弱国寡民”,庄子的“遁世逍遥”,佛教的“极乐世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毛泽东的“人民公社”,不都是“乌托邦”吗?
我们读了《悲情》,觉得牟其中应该算一个企业家,而且是难得的企业家。在商海中,他有成有败。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家,我们不能只看个人命运如何,功德是否圆满,而要看他是否提供了什么新鲜有益的东西,在历史上有无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和片段。不管牟其中的结局如何,历史都不会抹杀牟其中的名字,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深刻,更有价值。没有千千万万失败企业家奠基,就没有千千万万成功企业家的丰碑,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失败企业家。
尽管牟其中成了“罪犯”,然而,没有一家媒体说他是“罪犯牟其中”,而称他为“铁窗企业家”。
在“铁窗企业家”中,《悲情》还介绍了武汉大江信用社董事长周训和,他和牟其中相比,名气要小得多,但因为他当年承包幸福集团的信用社造成“挤兑风潮”,在全国影响很大。在湖北,人们可能不知道周训和,但只要提到大江信用社和幸福集团那场惊动了中央领导人的“挤兑风潮”,可以说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因为平息那场“挤兑风潮”,武汉动用了上千名警察。
书中介绍,在监狱里,周训和写了100多万字的文章,还写了一本新产品策划方案,刑满后,他要把这个产品做到100个亿。从《悲情》中,我们了解到,周训和小时候因家里穷,没有钱读书,后来有了很多钱,又没有时间读书。为了填补“无缘读书”的遗憾,周训和曾拿出很大一笔钱资助了教育事业:捐资300万元在他的家乡红岭村兴建延华光彩小学,捐赠100万元给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完善教学设施,赞助随州30万元办学,资助湖北美术学院20名学生读完大学……他曾想过,待延华集团做大以后,他要到世界最好的学校去进修,没想到现在是在铁窗下来实现这一梦想:监号里没有桌椅,他把棉絮一卷,用牙膏皮制成针,把棉絮的连结处缝好,制成高1米、直径30厘米、顶部垫上一块圆形纸板的“写字台”:与此同时,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老板椅”。在这里,他读了很多书籍和报刊,也写出了不少“随想”。读书、写作累了,他就去欣赏蚂蚁?蚂蚁的觅食场面,能把他带进他熟悉的汉正街的商战环境……
接触“铁窗企业家”,给人的感觉不是凄凉,而是悲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监狱看成是“停业整顿”、“继续学习”的一所学校,随时准备出狱后,重打江山!
然而,《悲情》又告诉我们,重打江山,并不容易。《悲情》里的陈远豪的感受是太深了。陈远豪是金天集团董事长,应该算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正在他准备把自己的纺织企业做成“中国第一大”的时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打入大牢两年零十个月。办案人员对他的折磨不是常人能想象出来的,后来他无罪释放,可以说是一场“死里逃生”。走出监狱后,他的悲情并没有减轻,第一,他没有被恢复董事长的职务;第二,办案人员用了他100多万元私款,没有退还给他。他虽然被伊莱克斯电器(杭州)有限公司高薪聘去当总经理,然而,当时他是怀着一颗痛苦的心情离开天门的。因为他不愿意离开自己亲手打造的“金天集团”,然而,当他出狱的时候,“金天”已经被卖了。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在伊莱克斯电器(杭州)有限公司只呆了半年,就辞职去了安徽一家棉纺厂,不久又离开了安徽,去了浙江。他就这样不停地上任,不停地辞职,心中只有一个追求? 一定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打拼的舞台,找回曾经失去的辉煌!
《悲情》中的企业家,几乎都信奉着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什么,而是你希望成为什么。”因此,他们工作起来充满激情,不知疲倦……
“那年夏天,我累倒在武汉,”格力集团总经理董明珠说,“那一刻,我为我的孩子流泪了,万一我有个什么,他还这么小,要一个人生活该是多么困难!想想自己哪一方面都强,哪一方面都很自信,工作、生活似乎像一个男人一样,我不为自己后悔,但确实愧对孩子。我设想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或家庭妇女,我就可以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了。但我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因为忙,我这一年来几乎没什么时间去南京看一下住校的孩子。这一次我病倒后,孩子坐飞机到武汉来看我,见面后,儿子非常懂事地对我说:妈妈,你安心养病,我会听话,你不用操心。儿子才12岁,但对我却是这样理解。在孩子离开我时,我望着他渐渐远去的小小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内心感受非常复杂,眼睛一闭,孩子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如果这次好不了,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
接着书中写到:“这天夜晚,董明珠站在医院的阳台上,凝望着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她发现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远离格力的地方,她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
一个企业家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遇到悲情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正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负力。然而,当一个企业家的辉煌已经过去,你还是昨天的企业家的时候,你如何走过今天?
《悲情》还讲述了曾经以“满负荷工作法”闻名全国的张兴让。他已经68岁了,仍然是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仍然每天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去上班,每月工资只有520元,就连“五一”节他都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在厂里值班。他还想,等他的厂经过改制变成股份制公司后,他便退到二线,以后的空余时间多了,他就到外地去打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说,在企业呆惯了,一在家就浑身不舒服,一上班什么病都没有了。对于张兴让来说,有了企业,也许使他变得沉重;没有企业,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从这里,我们看到“企业家注定是一匹负重的骆驼!”
大名鼎鼎的作家张贤亮,也是《悲情》讲述的人物之一。有人认为张贤亮靠自己的名气创办西部影视城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并非如此,张贤亮创办影视城也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因为企业办得越好,麻烦事也就越多,如当地有权势者打影视城的主意,把古堡周围的地以十几元一亩,全包给自己家人种树,准备向他要土地转让费;还有“地头蛇”眼红,带着三四十人,拿着家伙,把影视城的工作人员全部赶走,由他们来卖票收钱。张贤亮对他们说:“告诉你们的头,他家有几口人就让他准备几口棺材,我张贤亮能叫一片人富,也能叫一家人家破人亡……”当地政府部门也有人见张贤亮操作得好,呼吁收回国有,说不能成为张贤亮的私有财产。还有人在附近建了小洋楼、饭店、疗养院,白白的瓷砖贴过的现代化墙壁,破坏了古堡周边的荒凉环境。
张贤亮悦:“写小说我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让《牧马人》里的许灵钧和李秀芝结婚他们就结婚,让《绿化树》里的章永磷和马樱花最后没有结婚就没有结婚。而经商呢?往往是你的命运、你的行为,事情的结果是由别人来操纵。有人说我能成功是因为我是大作家,影视界都来捧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人效应。其实,名人效应只在开始阶段有用,一说张贤亮搞影视城,几千万读者可能会关注这个项目。但名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否则我经营初期不会那么艰难。譬如,很多人都说商人有u2018原罪u2019,而我作为商人是一点罪都不敢有的,为什么?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将仅有的那点靠写作积攒出的名声毁掉。我不敢贿赂官员,不敢偷税漏税,在没具体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遵守良心与道义上的规则。别人一桌酒就能办到的事,我要绕一大圈经过长期的等待才能办到。在具体事情上,我的那点u2018名u2019都是虚的,比如我说u2018我是张贤亮,把这个无形资产押在银行吧u2019,人家会贷款给我吗?在上级官员眼中我是要服从的下级,在老百姓眼中我是掏钱的老板,我要能给他利益他才会听我的。”
读《悲情》中的张贤亮,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那在夕阳中巍然屹立的雪山。
“鸿仪系”的领军人物鄢彩宏,在资本市场里圈了不少钱来构建自己的产业帝国,然而,他却不知道“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要进行成熟的资本运作,先天就存在很多缺陷”。他经不起“资本来钱快”的诱惑,而去火中取栗,结果酿成悲剧。有人说他是开着一辆资本运作的奔驰车,却在崎岖不平的市场小道上行驶,能跑出什么样结果呢?他完全不知道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国家要进行资本运作必须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悲情》还深刻地剖析了国企老板失败的心理因素?经营者的付出与报酬不对等。如活力28的衰退、健力宝的风就是如此。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德曼也认为:“中国企业家太穷了,良心和道德救活不了中国企业”。据国际管理顾问公司太平洋国际(Ttowe Perrin)最近进行了一次全球薪酬调查,结果显示,各国大企业总裁的平均年薪为:美国106万美元,英国70万美元,法国60万美元,德国41万美元,瑞典35万美元。而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年收入只有6万元人民币左右,有的还低于这个数。在一个产权不清晰的经济模型中,不管马儿跑多快,给马儿吃的草就那么多,因此循规蹈矩做国有企业的“老板”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悲情》还告诉我们,在中国企业中,还有一种悲情是经营方法上的原因。这些企业家们习惯于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这种从计划经济母胎中继承的“养儿情结”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不清楚,企业不仅是市场中的一个主体,更是市场中的一个商品。企业家必须实现从“企业经营”向“经营企业”的转变,也就是说必须把企业当“猪”来养,而不能当“儿子”养。《悲情》中的有些搞创业投资的企业家投资为什么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投资项目当“儿子”来养了,没有尽快将其孵化成熟卖出去。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企业角色转变为“猪”,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养猪专业户”,他们就可能会避免悲情的产生。
西方人讲:美与恐怖在大自然中交媾孕育伟大。在悲情中不倒的企业家也是一种伟大。 有人给悲情企业家归纳了了三条路:一条是死亡之路?遭遇悲情袭击,逆来顺受,任其风吹浪打去,如上海大众集团董事长方宏、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河南首富乔金岭等都是自杀身亡的企业家;一条是半死不活之路?悲情袭来,立即采取回避措施,逃离工作对家庭的压榨,解脱财富对心灵的扭曲,回归田园生活,如浙江余杭一家民营蜜饯厂的老板,自称是“中国式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怕周围的人起“杀富”之心,人为地限制企业的发展,不做广告,远离媒体,只做低调营销;一条是生龙活虎之路?让悲情像火一样的燃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悲情》中的陈远豪、董明珠、张贤亮……
《悲情》之所以动人,一是文笔生动,二是情节感人,三是字里行间跳动着思想火花,四是作者视角独特。《悲情》给我们的受益是多维的,既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状态,又给我们标出了中国企业失误的陷阱,还对中国企业家文化进行了批判。我们在看《悲情》故事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在接受一次圣洁的洗礼。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