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纳兰明珠(1635年 11月19日-1708年 6月3日),叶赫那拉氏,正黄旗满洲人,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荣称“相国”,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纳兰明珠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待人热情,能言善辩,历任侍卫、銮仪卫治仪正、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重臣。人以“相国”荣称。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后遭到弹劾退出内阁,担任内大臣,不再受宠于皇帝,最终病逝家中,善始善终。 u200b
生平事迹
一、议撤“三藩”
康熙初,南疆大定,留重兵镇守:吴三桂云南,尚可喜广东,耿精忠福建,并分别封为平西伯,平南王和靖南王,即所谓u2018三藩u2019。各自拥兵割据。“十余年渐拔扈,三桂尤骄纵”。尚可喜忧虑其子酗酒嗜杀被朝庭怪罪, 于康熙十二年疏请撤藩,归老海城,由其长子尚之信袭其王爵,留驻广东。吴三桂、耿精忠见势心虚,康熙十三年也奏请撤藩,试探朝庭。康熙帝命廷臣议。以图海、索额图为首众大臣皆主勿撤,唯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议三藩并撤。康熙帝则称“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做出三藩并撤决断。随之吴三桂以“反清复明”为旗号举兵反叛,而耿精忠、尚之信继之。这时索额图则借机发难,要求皇上追究力主撤藩的明珠等朝臣,并诛杀之,而此时对于撤藩,虽只是“赞其议”,却不能不说需有过人的胆识和政治远见。明珠不仅给康熙帝以有力支持,而且还参与了平定三藩的指挥。力主撤藩成为明珠仕途中的最大功绩和仕途升迁的重大转折点。
二、议“万正色、吴兴祚报军政失实”
康熙十九年,万正色、吴兴祚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将军拉哈达、提督杨捷等合力进剿占据金门、厦门、海澄等地的郑锦(郑成功子)所部反清势力。万正色先克海坛,郑锦部将朱天贵逃遁。吴兴祚自泉州会宁海将军拉哈达,总兵王英等赴同安,攻克汭洲、浔尾诸隘。随后万正色、吴兴祚又与总督姚启圣、提督扬捷等会师攻克厦门。朱天贵降,郑锦退守台湾。康熙二十年二月初“福建提督万正色疏称大破贼巢,恢复海坛,并击败贼众,恢复梅州等处;巡抚吴兴祚疏称击破海贼恢复厦门、金门,夺取平洲二案。兵部议覆,前本部侍郎温岱差往闽省,总督姚启圣于众官会集时,跪陈恢复海坛及厦门、金门等处,万正色与伪总督朱天贵相通,比时贼已遁去,所得空地,并非对敌杀败恢复等语,此系妄报军功,未便即行议叙,俟万正色等明白回奏之日再议事”。康熙帝问:“尔等云何?”明珠回答:“万正色、吴兴祚初时即欲恢复厦门、金门,姚启圣等犹谓未可。今厦门等处皆正色等奋力克取,臣等之意,应严饬该部,敕下另议”。大学士李霨、杜立德禀奏:“此事关系封疆大臣,若有功者反令回奏,非所以鼓舞将士,理应严饬该部。”康熙帝曰:“然。既已拓取疆域,若止令另议,恐立功者皆为灰心……”左都御史疏劾姚启圣妒功,皇上命姚启圣覆奏,姚启圣说“(朱)天贵言之,臣始知之”。康熙帝仍命议叙,予万正色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予吴兴祚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骑都尉兼云骑尉)。
三、议施琅议剿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死,其子郑克爽袭延平王,年幼(时年12岁),部将刘国轩、冯锡范主事。先是总督姚启圣与将军拉哈达启奏“郑锦已死,其下互相猜忌,宜乘此机会……剪除根株”。康熙帝言“着该将军、总督、巡抚、提督等同心速乘机会,灭此海寇。”(《康熙起居注》709页)。接着,同年八月施琅再陈进取台湾之意。康熙帝以臣荐换施琅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并谕“相机进取,以副朕意”(《康熙起居注》746页)第三次,康熙二十一年八月施琅与姚启圣意见不合,题请“独自进取台湾,不令总督进去。”姚启圣则疏称“宁可战死于海而断不肯回厦门偷生”坚决要求与施琅同心剿灭海贼(《忧畏轩奏疏》)。这一次康熙帝的答复是施琅“苟且妄奏“,命姚启圣与施琅一同进取。(《康熙起居注》832页)。第四次,施琅坚执独自进取,且提出“因剿寓抚”,先取澎湖之策。并称:虽已六十二岁,而“血气未衰……即赴汤蹈火,臣志所不移”。“事若不效”愿“治臣之罪”(《决计进剿疏》)十月初六日,大学士明珠等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准施琅自行进剿台湾事请旨,明珠提出:“若以一人领兵进巢,可得行其志,两人同行,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兵,似乎可行。”这时康熙帝才改变态度说:“然。……着该督、抚同心协力,僭运粮饷,毋致有误……”。(《康熙起居注》905页)由此施琅才得以顺利进剿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郑克爽遣使乞降,台湾平。
四、议魏象枢、于成龙、赵良栋
康熙十八年,皇上命举廉吏。号称“清初直臣之冠”的老臣魏象枢椎荐陆陇其、宋文运、高珩……等十人。十月二十七日吏部题补刑部侍郎。康熙帝命“将魏象枢所荐高珩补用。”十九年十月十五日,法司启奏谳审诸狱,高珩只奏二事。上问其余,珩不能对。奏曰:“臣一时失记。”二十二日自陈衰老,请行罢斥。十一月初,魏象枢因荐举高珩引罪。明珠奏曰:“高珩因衰老不能供职,别无劣迹,臣等之意,魏象枢似无庸议。”上命高珩以原官解任。(《康熙起居注》635页)
康熙十九年七月十六日,大学士明珠等启奏已故直隶巡抚金世德祭文时,康熙帝问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较金世德何如?明珠奏曰:“于成龙操守极清,办事亦与金世德等”。(《康熙起居注》641页)。随后,康熙帝又向汉大学士李霨、杜立德、冯溥等询问于成龙居官情况。在召于成龙至懋勤殿亲问后,称其为“当今清官第一”。赐白金、御马、御制诗等。
清初名将赵良栋在与吴三桂战中多次败吴兵。师入云南,两度冲破大将军贝子彰泰阻拦,率先进兵,打破僵持局面。彰泰令全军悉进,吴三桂孙吴世璠大败,自杀。余众以城降。城破,诸将争取子女玉帛,独良栋无所取,戢所部兵丝毫毋敢犯(见《清史稿·赵良栋传》)。但在与王进宝等其他将领相互疏劾中言辞不当,引发康熙帝强烈不满。称赵良栋“赋性蹇傲”,“乃一骄纵狂妄之人”。“略识几字,每逢疏内妄行比拟”,“u2018殷鉴不远u2019之语大属悖谬,可谓不知礼矣!“”此人若不加折挫,不知惩创(《康熙起居注》779页、801页、908页)。康熙二十年一月,欲撤其职。明珠陈奏:“臣等以为云南目今即下,似应少待”。康熙帝依从。十二月云南既下,赵良栋又以“微臣并无应理事务,今赴曲靖候旨”,奏请解任。康熙帝问明珠这是什么意思?明珠回答:“观赵良栋所奏,似有怨怼之意。但伊先有进取川、滇效力之请”(《康熙起居注》776页、801页)。然而赵良栋仍被免去将军、总督衔,补为銮仪卫銮仪使(《康熙起居注》913页)。魏、于、赵都是清初名臣名将。对于魏、赵,明珠确实起到了保护作用。是明义之举。对于于成龙明珠所言,虽然是如实禀奏,却突出了“操守极清”,给康熙帝留下了深刻印象。起到了荐贤的作用。但此一于成龙并非率先揭露明珠的彼一于成龙。
五、议张仲举请御书宋儒六子祠额
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礼部题,布政使张仲举题请五子祠堂祈赐御书,议准行。康熙帝问:“尔等有所商议否?”明珠回答说:“臣等议程颢等皆前代大贤,阐明书理,应赐御笔,垂示永久。”康熙帝当即表示:“尔等所议甚当,允宜表彰,着依议。”(《康熙起居注》1449—1450页)《东华录》载:“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丙申(十六日)御书u2018学达性天u2019额,颁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及白鹿洞书院,以长沙岳鹿院为宋儒张栻、朱熹讲学之所,一体给额,并颁日讲解义经史诸书”。张仲举所列宋儒五字,未包括周敦颐。
六、议靳辅治河
康熙十六年靳辅授河道总督,治河有成。但因以黄患为急务,不得不治其大而略其小,故借减水坝(开闸放水)使水分势弱,待黄河尽归故道,再筑塞减水诸坝。而淮(安)扬(州)七州县因此被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南巡见状,决意救民“于昏垫之中”,即命安徽安察使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分理疏浚下河(指七州县低洼地带),使水归入海,但归靳辅统辖。二人议不合,引发治理下河方略之争。康熙帝以“便民”“不害百姓”意瞩于成龙方略;明珠则称“于成龙居官虽清,但河工事宜未经阅历。靳辅久任河务,已有成效,似应从靳辅之议。”靳辅执意坚持己见,且不与于成龙及其继任者孙在丰配合,致康熙帝所亲立疏浚下河工程历两年之久而不得兴。康熙二十六年兴工未久,靳辅从工程总体出发,于十月十七日又提出新的方案。九卿议复,仍按靳辅所议。康熙帝疑其“有阻挠(下河工程)之意”(《康熙起居注》1572页)。问题的症结在于河工事复杂,非亲历者不易把握;除明珠于康熙七年曾阅淮、扬河工有过调查研究外,九卿大多不懂河工事,只能出于对靳辅的信任。康熙帝深知河工事难,尽管多方征询不同见解,仍不能洞查河工锁钥。而明珠作为朝中为首之大学士,在下河工程“开—停—开—停”过程中,一直支持靳辅。使下河之事久拖不决。康熙帝“因事之延蔓殊觉厌烦” (《康熙起居注》1774页)。多次劝谕九卿、科、道及内阁学士“如有所见都应直言”。于是御使郭琇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参奏:“靳辅治河多年,迄无成效。皇上爱民,欲拯淮、扬七州百姓,而靳辅……百计阻挠,宜加惩处”。康熙帝进一步追问:“廷臣中有掣肘河务者,尔本内曾言及否?”郭琇答“无之”。(《康熙起居注》1717页)。其后,郭琇再上奏疏劾明珠。揭露其擅政贪贿、卖官鬻爵、排陷异己。二月初九日康熙帝宣布:“著革去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并称“本应发明其事,以肃官方,因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用兵之时,有劳绩者,故免其发明。”(《康熙起居注》1728页)其后康熙帝更明言“专擅之人,近经黜革”,“前曾将敖拜、班布尔善俱行正法,若有败乱国政者,朕岂加宽宥耶?”明珠罢相之后康熙帝才从容审慎处理靳辅治河之事。态度宽容客观,虽最终仍将靳辅革职,但已是两个月以后的事,而且还批驳了郭琇、于成龙对靳辅的不实指责。 u200b
文学贡献
纳兰明珠在任内以总裁之职参与重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编纂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圣训》,以及《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等,尤其《大清会典》乃清朝康熙以前各项政治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成为研究清史的宝贵资料,为后人留了宝贵财富。 u200b
纳兰世家
纳兰家族入关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叶赫部。其部首领贝勒金台石在对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的战争中,城陷身死。
纳兰其子尼雅韩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受佐领职。在满洲入关过程中,积功受职牛 录章京(骑都尉)。尼雅韩妻墨尔齐氏,有长子郑库,次子明珠。
纳兰性德,明珠长子,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岁入太学读 书,18岁中举,22岁考取进士,被康熙授三等侍卫,以后升二等侍卫,再升为一 等侍卫。他作为乾清宫侍卫,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华出众,为皇上看 重,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31岁。纳兰性德17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 氏成婚,两人情感甚笃,婚后三年卢氏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关氏。纳兰性 德有三子,长子富格为侧室颜氏所出,次子富尔敦为卢氏所出,三子富森为沈宛出。其孙名瞻岱。著名的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就出自他之手。
纳兰揆叙,明珠次子,初为佐领、侍卫,后由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擢掌院学士, 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鸡肋集》、《隙光亭杂织》、《后识》。因为立储问题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传遭指责。至雍正朝其身后名份又进一步被贬,直 至乾隆年才得以恢复。揆叙妻耿氏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 生耿氏。由于此种关系耿氏出入皇宫,上下以格格称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
纳兰揆方为明珠三子,其妻为礼亲王代善曾孙和硕康亲王杰书第八女,是为郡主。 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同。揆方夫妻双双相继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后经康熙命均过继给揆叙夫妇,并改名永寿、永福。
纳兰永寿于十六岁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寿娶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后来做了乾隆弘历的舒妃。
纳兰永福与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务府总管。他因与岳丈皇九子允禟的亲缘关系,先后支持允禩、允禵谋取皇位,结怨于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的政敌,为其所恶,被革职。后任盛京户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
纳兰家族因封建贵族制度而世代为官,并一度位极人臣,通过血缘、婚配等 与清王朝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纳兰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儿子福格均极具才学; 父兄子弟所供职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构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会的缩影,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史料记载
清史稿 列传五十六
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
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擢总管。五年,授弘文院学士。七年,命阅淮、扬河工,议复兴化白驹场旧闸,凿黄河北岸引河。旋授刑部尚书。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充经筵讲官。十一年,迁兵部尚书。十二年,上幸南苑,阅八旗甲兵于晾鹰台。明珠先布条教使练习之,及期,军容整肃,上嘉其能,因着为令。
康熙初,南疆大定,留重兵镇之:吴三桂云南,尚可喜广东,耿精忠福建。十馀年,渐跋扈,三桂尤骄纵。可喜亦忧之,疏请撤籓,归老海城。精忠、三桂继请。上召诸大臣询方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主撤,明珠和之。诸大臣皆默然。上曰:“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因下诏许之。三桂遂反,精忠及可喜子之信皆叛应之。时争咎建议者,索额图请诛之。上曰:“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明珠由是称上旨。
十四年,调吏部尚书。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屡充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诸书总裁,累加太子太师。迨三叛既平,上谕廷臣以前议撤籓,惟明珠等能称旨,且曰:“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
明珠既擅政,簠簋不饬,货贿山积。佛伦、余国柱其党也,援引致高位。靳辅督南河,主筑堤束水,下游不浚自通。于成龙等议浚下游,与异议。辅兴屯田,议者谓不便于民,多不右辅,明珠独是其议。蔡毓荣、张汧皆明珠所荐引者也,迨得罪按治,恐累举者,傅轻比,上谕斥,始定。与索额图互植党相倾轧。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于朝士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干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荐汤斌傅皇太子,即以倾斌。会天久不雨,光地所荐讲官德格勒明易,上命筮,得夬,因陈小人居鼎铉,天屯其膏,语斥明珠。事具德格勒传。
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明珠、国柱背公营私,阁中票拟皆出明珠指麾,轻重任意。国柱承其风旨,即有舛错,同官莫敢驳正。圣明时有诘责,漫无省改。凡奉谕旨或称善,明珠则曰u2018由我力荐u2019;或称不善,明珠则曰u2018上意不喜,我从容挽救u2019;且任意附益,市恩立威,因而要结群心,挟取货贿。日奏事毕,出中左门,满、汉部院诸臣拱立以待,密语移时,上意罔不宣露。部院事稍有关系者,必请命而行。明珠广结党羽,满洲则佛伦、格斯特及其族侄富拉塔、锡珠等,凡会议会推,力为把持;汉人则国柱为之囊橐,督抚籓臬员缺,国柱等展转征贿,必满欲而后止。
康熙二十三年学道报满应升者,率往论价,缺皆预定。靳辅与明珠交结,初议开下河,以为当任辅,欣然欲行。及上欲别任,则以于成龙方沐上眷,举以应命,而成龙官止按察使,题奏权仍属辅,此时未有阻挠意也。及辅张大其事,与成龙议不合,乃始一力阻挠。明珠自知罪戾,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最忌者言官,惟恐发其*状,考选科道,辄与订约,章奏必使先闻。当佛伦为左都御史,见御史李兴谦屡疏称旨,吴震方颇有弹劾,即令借事排陷。明珠智术足以弥缝罪恶,又有国柱*谋附和,负恩乱政。伏冀立加严谴。”
疏入,上谕吏部曰:“国家建官分职,必矢志精白,大法小廉。今在廷诸臣,自大学士以下,惟知互相结引,徇私倾陷。凡遇会议,一二倡率于前,众附和于后,一意诡随。廷议如此,国是何凭?至于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得人,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涤虑,恐致累及举者,而贪黩匪类,往往败露。此皆植党纳贿所致。朕不忍加罪大臣,且用兵时有曾着劳绩者,免其发觉。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未几,授内大臣。后从上征噶尔丹,督西路军饷,叙功复原级。
明珠自罢政后,虽权势未替,然为内大臣者二十年,竟不复柄用。四十七年,卒。子性德、揆叙自有传。 u200b
藏书故实
清大臣、藏书家。姓纳兰,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今辽阳)人。早年任侍卫,迁内务府朗中、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与索额图互相倾轧,被御史郭琇所参劾,经历荣辱兴衰,有起有落。任《明史》、《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等总裁官。藏书极富,家有“穴砚斋”、“自怡园”等藏书楼,宋元善本数十种,明刻本数百种。曾收有著名藏书家徐乾学大半旧藏。抄书数种,所抄之书印有“穴砚斋”三字,史称“穴砚斋抄本”,主要有《南唐书》、《何博士备论》、《茅亭客话》等。长子纳兰性德,次子纳兰揆叙,均以藏书知名,多宋元旧刊旧抄和宋元人所注经解。 u200b
相关影视
《烟花三月》 杜雨露饰演 纳兰明珠
《康熙王朝》高兰村饰演 纳兰明珠
《康熙秘史》 薄贯君饰演 纳兰明珠
《皇太子秘史》徐敏饰演 纳兰明珠
《御前四宝》沈长林 饰演 纳兰明珠
《紫禁惊雷》罗乐林饰演 纳兰明珠
《鹿鼎记》陈小春版 黎彼得 饰演纳兰明珠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