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地方官吏
张卿云(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莱芜北文字村人,清末地方官吏,著名中医。张卿云幼年聪慧,成年后,工书画,善诗文,曾游历淄博、沂蒙地区,遍交名士,入国学。因其精通医学,入京应诊,受到朝贵的热情迎接,尤其治好了皇室成员的疑难病症,被封为御医,一时名震京师。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赴广东,当时海南省黎族百姓起义①,两广总督张之洞②委派冯子材③率军入海南,张卿云随军入琼办理各军营务。当时,军士染上温疫,在张卿云救治下得到保全,平叛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奏保,补以知州,赏戴花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直隶闹饥荒,张卿云捐资助赈,受到表彰,赠予“乐善好施”匾,允许他为亡故父母建牌坊④,张卿云开始在家乡北文字建造张家大院⑤。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又在钦廉地区立功,总督李瀚章⑥、提督冯子材奏保,以钦州直隶州⑦知州补用,赏加三品衔,诰赠两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张卿云为冯子材编辑《军牍集要》(三册)《征南辑略》,安徽学政李端遇⑧为书作序。张卿云在广东20年,除供差平柜、江门、釐金矿务各局外,历任防城、灵山、合浦三县知县,实授连平、钦州直隶州二州知州。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广东百姓曾献“万民衣”、“清正扇”。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张卿云病卒于广东公署,其遗体运回家乡安葬。著作有《岭南集》。张卿云长子张慈智⑨(字惠臣),清末候补知县,后任国民政府石马区区长;二字张房智(字干臣),清末候补盐使,配口镇冶庄己未科举人魏尚先⑩女;三子张亮智(字铭臣)遇瘟疫早殁;四子张基智(字鎡臣),配安徽合肥李家圩子?,时任广东琼州镇总兵李先义?女李美华;五子张增智(字汉臣),任国民政府栖霞县县长。
2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题像
张卿云(1919—1983) 张卿云,男,汉族,1919年9月出生于荣成市崖头镇杨格庄村,曾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主任、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 张卿云1940年5月入伍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营长等职,参加了胶东反投降、反“扫荡”等战役战斗30多次。战斗中先后4次负伤,荣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张卿云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1951年3月,他任航空兵第16师48团团长。1953年,张卿云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40团团长。他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保卫平壤的空战中,击落美国侵略军战斗机一架,荣立二等功。1954年至1962年,张卿云历任副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一军副军长。1963年,他调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副主任。1979 年任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
1980年张卿云离职休养。1983年7月,张卿云因病于成都逝世,享年63岁。
张卿云从事军队工作40多年,战争年代他立场坚定,憎爱分明,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空军的发展和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积极参与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从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张卿云曾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3湖北历史人物
【人物名称】:张卿云
【字号又名】:字澄清
【性别】:男
【民族】:汉
【朝代】:民国
【籍贯】:湖北汉川
【分类号】:k827
【主题】:(军事)
【资料来源】: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
生平简介
】:张卿云,字澄清,汉川人。文学社员,武昌起义,任梁钟汉军副司令。护法时任孙中山护卫队长,北伐时为王柏龄部军需。后任湖北公产清理处处长。解放后在武汉文史馆工作。4烈士
张卿云(1906.2.21-1937.3.14),曲周县湾子村人。1926年3月在山西省太谷县铭贤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曲周县第一名中共党员及曲周县中共地方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1906年2月21日,张卿云出生在湾子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弟兄中排行第五。七岁上小学,后来到曲周城内高小读书,1921年毕业后,考入山西省太谷县铭贤中学。上学期间,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阅读进步书刊,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3月,张卿云由张维琛和纪秀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入党的还有梁宝森(字浴尘,广宗县人)等。他们在校内积极开展工作,吸收进步学生组织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书报流通社”,以读书为名向学生介绍进步刊物和书籍,如《中国青年》、《向导》、《列宁传》、《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等,借以宣传革命的道理,在校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生运动如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击着学校当局,波及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李大钊曾到学校进行座谈,指导党的工作。党领导下的铭贤中学革命活动,就成了我党在山西省早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卅”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该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和学生联合分会,掀起声援“五卅”被害者的学潮。张卿云组织并亲自参加了这一运动,他走上街头开展宣传、演讲、演戏、募捐等活动。一时怒涛席卷,冲击着学校当局,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学校连“做礼拜”的宗教仪式也被迫废除,致使这所为培养洋奴的教会学校,反而逐渐成了培养革命火种的基地。
为了扩大党在铭贤中学的实力,取得领导革命斗争的主动权,学校党组织与太谷县城内党员武星伍建立了关系。此后,张维琛、张卿云、赵品三等同志以跨党形式,公开组织左派国民党支部(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党员发展到七、八十人,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成为一支能左右学校形势的中坚力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在学校党的骨干力量一时无法存身,先后被迫离校。1927年6月间,张卿云、梁宝森在同学的帮助下逃出了学校,徒步返回故乡。
张卿云回到曲周后,积极组织进步力量同本县反动势力作斗争。他和几个同学以跨党形式加入国民党,名誉上参加国民党,实际上秘密发展共产党,后来被发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在斗争中经常与冀汇川、陈河清、陈渭清在一起,把他们列为入党对象进行培养。广宗县梁宝森也不断来曲周组织、领导党的工作。1928年3月,经张卿云、梁宝森培养,在槐桥村冀老梦“汇丰”号杂货铺里发展了冀汇川、陈河清、陈渭清等三人为共产党员,随即在梁宝森主持下,成立了中共曲周县特别支部(简称“曲周特支”),张卿云任特支书记。
1928年冬,为了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经组织同意后张卿云离开曲周,到孙连仲部作掌旗官。后来,该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进驻江西。1931年12月14日,在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影响下,二十六路军三个团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举行了闻名全国的宁都起义。起义后该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张卿云随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25日,奉命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待机打通新疆通道之任务。1937年3月14日,在甘肃省肃南县祁连山石窝附近作战中壮烈牺牲。牺牲时任红军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时年31岁。
注释信息:
①光绪十一年(1885年),琼州儋州、临高县发生大旱,颗粒无收。当地群众在十二月间揭竿而起,在汉族人黄邹强的领导下,黎、汉两族民众组成2000多人的队伍,举行武装起义。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电令广西提督、钦廉防务提督冯子材领兵去海南戡乱。冯子材率20营,3000余名清军入琼,光绪十三年(1887年)彻底平叛起义军。(据海南省志·民族志 第六章 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 第二节 清末及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张之洞 (1837年9月12日—1909年10月4日)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任两广总督
③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中法战争结束后公元1885年,冯子材奉旨督办广东钦廉(今属广西)防务。旋获太子少保衔,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886年,冯子材奉命到海南岛镇压黎民起事,同时为当地经济、文化开发事业做了不少好事,被补授云南提督,旋赏兵部尚书衔,继续留办粤防。
④《清光绪实录》 光绪十七年。辛卯。二月。乙未朔。以捐款助赈。予四川盐运判周仁勋为其故父刑部员外郎邬彬、候补知州张卿云、道员职衔白进贤、为其故父母建坊。摺包
⑤张家大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为住宅区右为花园区。住宅区分前、中、后三个庭院加二门外四部分。大门在庭院东南角,坐西朝东,南为临东西大街的花墙,东为南北大街,木质结构,十分宽敞,上有门匾“统义第”。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毁。进大门,南为碾棚、磨棚、马棚,碾旁有扇糠用的风车。往西有南北走向朝东5间大敞棚,放东西耳屋,和大门齐墙,耳屋为内侍人居住。二门面南,上有光绪皇帝御笔“乐善好施”横匾,本质结构,门坎很高。和二门齐墙的是东西各两间南屋。东边南屋有旱磨一盘,专为磨面用。此进二门,三间青瓦屋,此屋加东西两头各一间小北屋,正北屋门口正对二门门口。此屋是前后门,庭院有西屋两间,东屋两间,门口均在此间,房屋所有窗子均为木质花格子窗户。西屋南、南屋北有通道通西花园。从北屋后门进入北边第二个庭院、第三个庭院。式样、间数、格局与前院一模一样。三个庭院的天井均铺有青石,但三个庭院的石块各不相同。三个庭院共计有北屋15间,东西屋各6间,另加第一个庭院中西屋4间耳屋两间,共37间。伙房、厕所等在西屋后面,另加敞棚5间。
⑥李瀚章(李鸿章长兄)(1821年-1899年)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任两广总督
⑦原为钦州。根据《清史稿》,卷七十二记载:钦州直隶州:冲,繁,难。为广东省廉钦道治所。本地沿袭明朝制度,属广东省廉州府所管辖,所以到此为止都是散州。尔后到了清朝晚期的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被升格为直隶州,并析灵山县林墟司隶之,又析州属防城、如昔二司,置防城县来属,所以钦州直隶州此时管辖了防城县。清代将符合“繁、难、要、冲”四种情况的重要的几个县级单位直接由一级政府领导,直属于省,一般要么地理位置很重要,要么特别难于治理,要么经济特别发达,总之是为了便于管理,而赋予这几个县以府一级别的权限,类似于今天的省县直辖。而散州就是大一点的县,跟县一个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市。
⑧李端遇 字小研,山东安邱人,同治癸亥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刑部侍郎、安徽学政,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侍郎李端遇拜京师团练大臣,此后留京任办事大臣。是中共创始人陈独秀的宗师。
⑨中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政教志 民治 各区区长 石马区区长 张慈智
⑩魏尚先(1837年——1902年),知县。据续修莱芜县志(第八册人物志文苑五)记载:“魏尚先,字声甫,己未举人,学问淹雅,工诗及书法。书法受法於潘少列太史,於、王、虞、颜、柳、无所不学,而皆有所得。诗格宗其也进拙亭,学博而清新过之,屡上公车不第,郁郁不自得,某辅军闻其名延之幕府,遨游岭表者数年晚岁归途,次得偏佑疾(脑血栓),右手废,有求书者,以左手应之,而书益奇”
?李家圩子即李氏庄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马店镇西3公里西圩村,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庄园四面环山,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李先义 张之洞心腹,张之洞在任山西巡抚时派令署理陕西延榆绥镇记名总兵李先义、副将吴元恺到山西操练新军。从此,张之洞拥有了自己的军队,而李先义和吴元恺也成了他的心腹部将,也成为今后他组建广胜军、江南自强军和湖北新军的重要将领。光绪十一年(1885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令记名总兵李先义募兵二千五百人,编成广胜军,摒弃旧式冷兵器,配置德制克虏伯行军炮及后膛快炮,采用新式训练方法,“一练卧枪,一练过山炮,一练掘造地营,一练安放火雷,一练修筑炮台,一练临敌散队,一练洋式火箭,一练安设行军电线,一练疾步逾壕越岭,一练夜战,一练坚守地营及浚濠筑墙一切工程”。(《清光绪实录》载,光绪十一年。乙酉。秋七月。又奏、饬令总兵李先义所部广胜军五营。新立章程。专习洋操。报闻。摺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张之洞命令雷琼兵备道朱采和署琼州镇总兵李先义,负责督修海口炮堤、炮路和炮台工程。(综合《张之洞评传》《张之洞年谱》《清光绪实录》)。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