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海山(内师大教授)教师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08 00:11:14
阅读 181
海山,男,蒙古族,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理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个人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7月至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科学学院任教;

1988年9月-1989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学助教班学习结业;

2004年9月-2008年7月,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从事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理论、内蒙古牧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问题等领域研究工作。

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牧渔业学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牧区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嘎查牧民畜牧业综合经营协会特约顾问。

主讲课程

对地理教育、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与规划、资源与环境管理与规划等专业本科生讲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资源学概论、国土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原理等课程;

对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研究生讲授: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

主要贡献

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课题十余项。

其中,2004-2007年,主持完成与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研究;

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牧区贫困地域类型调查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批准号04BJY058),已进入结题阶段;

参与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牧区为例”(批准号06AMZ002),2009年结题。

2002年9月,应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道尔吉高特布院士邀请与资助,参加在乌兰巴托召开的“中亚与蒙古高原地理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论文。并在会后应邀分别在蒙古国国立大学和国立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

2006年2月,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综合研究所所长吉田顺一教授的邀请和资助,参加在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召开的“蒙古高原环境变化与社会转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宣读论文:“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地理学分析”。会后还在早稻田大学进行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著论文共50余部篇,其中: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5年第二期),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于2000年获中国地理学会评选的《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一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5年第五期),于199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一文,于1999年获“99中国青年科学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一文(发表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六期),于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一文,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周立三(院士)主编,《中国农业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独立完成“第十五章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发表于《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专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著作文库——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专著

1.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独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中国农业地理(合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

3.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合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

4.人文地理学(合著),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5.内蒙古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发展研究(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1.海山,游牧消失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的根本原因,Quaestiones Monglorum Disputatae (日本,国际蒙古文化研究协会期刊)2008(4):146-156

2、海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在自然灾害中的“脆弱性”问题研究——以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灾害学,2009(2)105-109

3、海山,内蒙古牧区贫困化问题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07(10)

4、海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地理学分析(日文),Research.Achievement.on Mongolia.II.CNEAS Sendai..Tohoku University,2007

5、海山、陈烈,人地关系文化源地适宜性理论,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祝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8:205-216

6、海山,探讨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真凶”,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192-202

7、海山,相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蒙古学季刊(内蒙古大学电子版)2008(4)

8、海山,中国内蒙古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西里尔文),蒙古国国立大学学报2005(4)

9、海山,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海山,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年第二期;

11、海山,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经济地理》1995年第五期

12、海山,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第1-2期;

13、海山,行为地理学及其对中国地理学的意义,《人文地理》1997年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8第三期全文转载。

14、海山,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经济地理》1998年第二期

15、海山,内蒙古师大蒙语授课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年第四期

16、海山,论我国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及扶贫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17、海山,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三期

18、海山,蒙中经济区区位条件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0年第五期

19、海山,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0年第六期

20、海山,关于人地关系实质问题的主要理论,《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01年第五期全文转载。

21、海山,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郭焕成等主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城镇化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22、海山,蒙中经济区区域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三期;

23、Haishan ,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Pastoral Area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蒙古国乌兰巴托,2005

24、海山,关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二期;

25、海山,包头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及空间布局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第四期;

26、海山,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第五期;

27、呼格吉勒图,海山,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

科研项目

1.蒙古国科学技术基金会、内蒙古科技厅合作项目(中方主持人),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研究,2004.06-2007.12(资助经费:15万元);

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牧区不同类型地区贫困化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研究(编号:04BJY058),2004.07-2006.12(资助经费:7.5万元);

3.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998.10-2001.10(资助经费:3万元);

4.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06-2003.01(资助经费:10万元);

5.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巴彦图嘎嘎查牧民合作问题研究与实践,2000,05-2002,12(资助经费:2万元);

6.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巴彦图嘎嘎查牧民新村建设规划,2001,11-2003,03(资助经费:4万元);

7.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牛业股份公司组建与发展研究,2002,06-2003,12(资助经费:2万元);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锡林郭勒盟牧区不同类型地区牧民定居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40961037),2010.01-2012.12(资助经费:30万元);

荣誉记录

1、“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2),199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于2000年获得由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师范院校地理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其核心成果“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经济地理》1995(5))以及研究报告均由本人独立完成,199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1),1999年获得“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协、团中央等联合颁发);4、“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0(6),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关于内蒙古蒙语授课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内蒙古科技》1999专刊,200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民族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6、“蒙语授课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1997年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四届蒙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7、“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1996年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8.“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一文,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9.1998年8月,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0.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被授予“有突出贡献校友”称号;11.2001、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2、200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