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詹兆恒明朝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09 00:00:32
阅读 553
詹兆恒(公元1613年—公元1646年),字月如(《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为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江西永丰(今上饶广丰)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南京御史。南明福王立,擢大理寺丞、少卿。唐王朱聿键立,拜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防守广信。广信府失守,詹兆恒率部据守怀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北)抗清,后又出兵进攻衢州的开化县,兵败阵亡。清朝廷有感于他的忠义,特赐谥号“忠烈”。

简介

  詹兆恒(1613—1646),字月如。排山镇卅八都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官瓯宁(治今福建建瓯县)知县、南京御史。南京沦陷后,散尽家财起兵反清,投奔隆武帝,拜为兵部左侍郎。清军至,先诈降,复袭破清营。后清总督张存仁大兵至,詹兆恒力战不屈,死于阵。

履历

  清兵人关攻陷北京后,明朝还有江南半壁河山。在南京的福王得知詹兆恒回到家乡,就带领随从赶到广丰卅八都,请詹兆恒出山。詹兆恒的老母想预卜一下福王的“国运”,在接待之时,先给福王送上一碗圆圆的、白白的蒸鸡蛋,看他怎么吃:要是把整个鸡蛋放进口中是“一统江山”,要是把鸡蛋夹碎就是“山河破碎”。只见福王拿起筷子,把鸡蛋夹成粒粒碎块。詹母见了,摇头叹息,闷闷不乐。老夫人把儿子唤进后堂,悄悄地劝他“不要出山,在家侍奉为娘”。但詹兆恒去意已决,跪下说:“儿子尽忠不能尽孝,请母亲恕罪!”老夫人深知无可挽回,长叹一声,说:“你去吧”。福王回南京登上皇位,称弘光帝,封詹兆恒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朝中大权掌握在马士英、阮大铖等奸党手中。他们不顾民族危亡,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詹兆恒一到南京,便上疏建议革新政治,起兵抗清。昏庸的福王,贪图享乐,对兆恒的建议毫不采纳,兆恒深感忧虑。正在此时,得知老母亡故,便请辞还乡奔丧。不久,清帅多铎率兵10万,破扬州,渡长江,取南京,福王败俘被杀。消息传到卅八都,詹兆恒悲愤填膺,痛念壮志未酬身先还,未与福王共存亡,一直耿耿于怀。就在这一年的闰六月,明朝的唐王在福州即位,称隆武帝。他得知詹兆恒赋闲乡里,便派一位王妃为特使,到卅八都请詹出山。王妃见了詹兆恒,传达了圣旨:封詹兆恒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守广信府(今上饶)。卅八都有一条山坡小路叫“娘娘岭”,就是当年这位王妃曾经走过的道路。

后记

  詹兆恒受命以后,倾尽家财,招募乡里子弟三千人,操练成军,准备开赴广信。临行时,留下头发及衣冠,以表誓为抗清捐躯的决心。詹兆恒二度出山,来到广信与黄道周会合后,两人彻夜研究部署,收编各州府县地方武装,招募民壮,训练成一支抗清劲旅,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出抚州、一路出婺源、一路出休宁,抗击清军。但因清军兵精马强,明军多被分割瓦解,婺源、抚州相继败退,广信失守。詹兆恒采取避实击虚战法,率军退守怀玉山。休整了几天,即进攻浙江常山、开化县,抄袭清军后方。在开化灵头山,不料清军后续部队赶到,詹兆恒陷入重围。清军派员劝他投诚,许封官爵。兆恒正气凛然说“誓死不做番官”。双方鏖战,尸横遍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惨败,兆恒阵亡,首级被清军割去示众。他所率领的乡里子弟兵三千人,只剩下18人生还。开化人民钦佩詹兆恒的忠勇,将他尸体人殓运送到卅八都。乡亲们对詹兆恒及三千抗清英烈深表哀痛,在卅八都垒起三座大坟,葬以头发衣冠,号“千人坟”,表示对他们的崇敬与怀念。

明史中的詹兆恒

  在《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恒”,而正文却是“詹光恒”,字是月如,应该是笔误,按广丰县网站人物传,正确的是詹兆恒。

程本立诗歌浅析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五云:“建文诸臣,文莫过方希直,诗莫过程原道。”[1]方希直即明初的方孝孺,历来研究者颇多,而对程原道却较少提及。程原道名本立(?-1402),号巽隐。崇德(今浙江桐乡)人。洪武中任周王府礼官,洪武二十二年(1389),周王弃藩国至凤阳,程本立坐累谪云南为长吏司吏目,时年已近五十,往来凡九年。建文帝即位,征入翰林,参预编修《太祖实录》,《实录》成,出为江西按察副使。未行,燕王兵入京师,自缢死。著有《巽隐集》。

  《巽隐集》四卷,前两卷为诗。《四库全书总目》云:“本立文章典雅,诗亦深稳朴健,颇近唐音。不但节义为足重,即以词采而论,位置于明初作者之间,亦无愧色矣。”[2]

  

  1、一关一驿,皆入诗境

  

  程本立诗歌中最有特色是其纪行诗。被贬谪到云南后,九年间常在旅途奔波。沿途风景、古迹尽入诗人笔下。《使浙江发大梁水驿》、《舟中杂兴》、《过宝应》、《过甓社湖》等仿佛一张艺术家描绘的神奇的旅游图,带我们走入山光水色,走入风霜雨雪,而作者的悲愁与感触也如两行清晰的足迹印满黄尘古道。其《舟中杂兴》其三云:“昨夜雨来风更颠,淮河北口且湾船。今朝浪静张帆去,蓬底看山不碍眠。”其四云:“野色空青带薄岚,水光深黑入洄潭。望到中都三百里,好山不断似江南。”[3]风格淳朴自然,无造作之态。其七律尤其为浑整,亦时有隽语。如《到京口驿》云:“南去北来须白发,东渐西被尽苍生。”《早发禄丰驿》云:“六诏山川皆郡县,百年身世任乾坤。”《广通驿》云:“万里逢人相劝酒,一身去国每登台。”皆有苍茫之致。

  旅途中的寂寞辛劳的难免的,有时甚至还有凶险。《野宿》云“野宿空山里,谁能不念家。巢云浑似鸟,藉草忽惊蛇。”《过清流关》云:“昨日太山岭,今日清流关。谓非大行坂,所历亦险艰。前瞻何突兀,后顾犹巑岏。下或堕地底,上或登云端。筋力讵能及,十步九嗟叹。愿言御冷风,安得生羽翰。”而聊以宽怀的是云南奇美的风光和质朴淳厚的百姓,程本立虽处绝域而情绪依然高昂。《丽江雪山》云:“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何当赤脚踏冰雪,更有红颜生羽翰。石洞僧来昼骑虎,瑶台仙去夜乘鸾。山灵于我岂无意,一路天花落锦鞍。”《白厓关》云:“晓行清子川前月,夜宿白厓关上云。宇宙有生俱是客,江湖无日不忧君。人心可使豚鱼应,绝域真同鸟兽群。饱暖残年得强健,未惭蛮府作参军。”《晚宿山中与土酋共寝,情亦真率,因赋此诗》云:“寂寂空岩夜,凄凄急雨寒。土酋分武帐,山鬼怪儒冠。天欲劳筋骨,人当见胆肝。忘形自高枕,睡熟梦金銮。”

  

  2、世态亲情,曲达于诗

  

  《洛阳七里桥命儿还大梁,是日风霾大作,晚色忽开,一诗自遣》云:“我老西行几日还,归心随尔过崤关。晚晴扫得离愁去,稳坐车中饱看山。”与亲人分手时节,风霾大作,“归心随尔过崤关”,内心的不安与牵挂郁结难去。向晚忽然放晴,心里似乎也照进了阳光,离愁尽扫,“稳坐车中饱看山”并非忘却了亲情,而是知道亲人旅途顺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轻松感。一场大自然的阴晴皆因对亲人的牵挂而使诗人愁苦到极致,欣喜到忘形,浓浓的父子深情洋溢于诗句间。

  长期客居云南,有时会遭受疾病痛苦,此时对亲人的思念定然十分殷切。《滇阳病起》云:“书签药裹客窗间,一月吟成病里闲。日日相看好颜色,人情谁得似青山。天涯病后命如丝,岂复形容似旧时。有客相辞汴州去,传闻政恐到吾儿。”疾病缠身,日对青山,诗人不免慨叹人实在难与之相比。更何况孤身天涯,没有亲人照料,形容憔悴,不似旧时。此刻作者心中的愁苦正无可诉说,恰有客人来告辞要回汴州去,特来探问诗人有无音信需要传递。诗人此时的苦状也许实在需要想亲人倾吐,但他却是“传闻政恐到吾儿”,也许他还会再三嘱咐客人见到家中亲人后报上平安健康的消息,免得惦念。远在妻儿夜梦都到达不了天涯,诗人却担心亲人的牵挂,骨肉天性,曲达诗中。

  程本立以其气节为人所称道,对其诗后世评家亦交口赞美。《静志居诗话》云:“原道之诗,刻意杜陵,下亦不失为陈简斋也。”[1]《明诗纪事》云:“明初檇李诗人首推清江,次及巽隐。巽隐诗,格浑气遒,七律尤对仗整齐,固当与嶙峋大节并留天地。”[4]他是否有意学杜或诗艺不及贝琼,我们且不作比照,程本立确是以其作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仅此一点,就可在明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