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西村森卫(艺术家)设计师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09 00:10:36
阅读 152
西村森卫是一位日本的艺术家、设计师,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其涉足领域包含诸多应用艺术,如建筑学和设计。他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一些黄铜材质的镜子,曾在欧美日的设计展、美术馆展出,在多个国际知名杂志刊登,深受欢迎。2015年4月在种子艺术画廊举办《一个安静的典礼》个展,首次亮相中国。

人物经历

1996年至2000年获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学院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1年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设计学院任教。2009 创立了NIAA 设计株式会社。2015年04月4日下午,《一个安静的典礼》装置艺术展在郑州种子艺术画廊开幕。

主要荣誉

主要奖项

2000 最高质量设计产品奖,日本多摩美术大学

2001 岐阜2001照明产品设计节大奖

2002 Designtope国际设计大奖

2009 The Time of Design 设计展, 东京

2010 东京设计师周,东京

2011 Niche画廊群展, 东京

2011 “设计潮流”美陈展, 东京

2012 TENT伦敦设计节, 伦敦

2012 Creatures of Comfort 洛杉矶时装周,洛杉矶

2014 TENT伦敦设计节, 伦敦

出版荣誉

2010 Brutus magazine杂志,日本

2010 ELLE家居廊杂志,中国

2012 LiVES 杂志4月刊,日本

2012 ICON符号杂志10月刊,英国

2012 CASA杂志10月刊,巴西

2012 RUM行程杂志12月刊,丹麦

2012 ALLE METALLE,Trademark出版,德国

2013 DAM Magazine杂志1月刊,比利时

2013 AnOther时尚&文化杂志24期,英国

2013 Annabelle流行时尚杂志3月刊,瑞士

2013 VIEWPOINT 观点杂志32期,荷兰

2013 Wallpaper 设计生活杂志5月刊,英国

2013 Architectural Digest Allemagne 建筑&空间设计杂志6月刊,德国

2013 THE ICON 2013年度设计产品年鉴,英国

2013 T.L 艺术生活&设计杂志19期,法国

2013 MAISON&OBJET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新锐设计师&艺术家手册,法国

2014 ICON符号杂志7月刊,英国

2014 THE ICON 2014年度设计产品年鉴,英国

外界评价

风格赏析

西村森卫是一位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艺术家,其创作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如同仪式一样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他创作的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又和艺术没有隔阂,当我们站在这些作品面前的时候,能清楚看到艺术家对这种物品的怜惜及尊敬,不禁使观者人性的光环得以延伸。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村在

职业生涯

中的感悟。他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一些黄铜材质的镜子,这些对称的折叠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蜜蜂、蝴蝶与双壳贝。这些艺术品时开时合,可以自由变换角度,外形的变化令反射的世界也同时改变。铜镜表面的特殊涂层使其在氧化过程中慢慢失去光泽,所以这些作品需要经常擦拭。

艺术赏析

日本有一种传统仪式,用以纪念那些用坏的钢针。在仪式的最后,这些钢针被插进柔软的食物中,如豆腐和魔芋,以表达对钢针的谢意和感恩。

镜子曾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在蒂亚戈·委拉斯贵兹的作品 《宫娥》 中,镜子被用来授予其作品一种谜一般的动机。 镜子在当代艺术作品中也被广泛应用,站在镜子元素的作品前,很容易感受到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如果我们深入探究西村的铜镜,和其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能发现这些铜镜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使欣赏者进入一种反客为主的观察角度。但如果欣赏者在不经意间伸出手去,就会发现这样的动作会无意间在这些作品上面留下印迹。用软布轻轻擦拭是唯一对作品的呵护方法。最后发现我们仍然无法亲密接触这些值得尊敬的作品。

大约100年前,马塞尔·杜尚把小便器放在了博物馆。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使得日用品升华成为艺术品,这个决定性的行为打开了当代艺术思路。其实,从20世纪初至今,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流派都抵制,或重新定义过这个“历史瞬间”。杜尚经常使用的视觉冲击的基础是情感、同情。在这里,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西村的艺术理念,我们可以更加懂得其作品中延续的“人和艺术品的联系是由装置抚育并创造”的独特思维方式。

他的作品使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更像工具。 因此人们才会悉心照料这些艺术品。 西村也对工具和材料的谢意不仅来自于作品塑料模型的设计,更来自于前辈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与探索精神。

与这些工匠站在相同的出发点上,西村还使用螺钉和金属网创作了机械力学上更为高级的艺术品。 当我们对这些物品感到谢意的时候,就如同我们对钢针表达谢意的仪式,因为这些物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又和艺术没有隔阂。这种类化的方法,使得西村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于两者之间的位置。当我们站在这些作品面前的时候,看到艺术家对这种物品的怜惜及尊敬,相信作品肯定可以使人性的光环得以延伸。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亲近艺术,展方特别安排了览前艺术交流会,画廊负责人郭先生告诉今报记者:“当代艺术的生命力、传播力就在于它更深入人心,更加具有当下性,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名家赏析

身为该次展览艺术指导的著名策展人郭景涵也认为:“河南的艺术氛围相比于国外和各大一线城市还有差距,虽不缺乏对艺术的追求者,但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还需要引导。日本艺术家的严谨态度以及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们需要这样高品质而又非商业的艺术展览,降低受众参与的门槛,让艺术走进生活中来。”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今报记者还采访了西村·森卫本人,对于作品的创意,西村这样描述:“回望人类文明的历程,我们一直在追求工具的精髓和改进工具的方法。工具和人类之间的哲学情感已经形成了不可割舍的联系。有人认为,工具是用来破坏物体的,我们却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这样的反差中,我们看着这些工具升华成为被人尊敬的物品。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