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王佑民(名医)医生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10 00:10:17
阅读 923
王佑民(1886.2~1963.8),名际泰,晋城城内东街小十字人。190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我国早期的医学高等院校)。他是晋城市属范围内老一辈中医人员中在旧社会唯一的接受过高等中医教育的人,也是当地最早的中医大专毕业生。三十年代初曾任山西川至医专教授,山西省参议员,晋城劝学所所长,1918年任晋城医学馆第二任馆长(第一任刘志詹,字苏佛,晋城城内上元巷人,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历任山西育才馆教授,民初国会众议院议员),是山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崛起的杰出名中医,也是对本省和当地有重大贡献的中医教育工作者。

人生经历

王佑民先生少小酷爱文史,举凡《楚辞》、《汉书》、《史记》、《十三经》等名著典籍及唐诗宋词莫不通晓。年稍长,因目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疫疠大行的惨景,乃决心弃文从医,为民解忧。二十世纪初(1903年),先生考入北京医学传习所(中专),后又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大专)深造。1908年医专毕业后,即返回家乡晋城县悬壶济世,并担任晋城劝学所所长。1916年,刘志詹首倡创办晋城医学馆(地址上元巷),先生任副馆长,主管医教。1918年继任馆长。晋城医学馆在晋城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泽州第一个新式医科学校,它在晋城历史上首次引进了外国语(英语)教学,首次引进并积极推行新法接生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可观的医务工作者,并为晋城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色彩的医院--慈善医院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本市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对晋城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7年前,先生曾先后在归绥(呼和浩特)、大同、太原、北平等市行医达十年之久(中间曾回过本县),其时,他边精研前贤论著,边总结临床经验,著《温病条例》、《伤寒论述》、《妇科病种》等书不下十余种,这些医著即成为其后来在山西川至医专任教时教材的雏稿。

1927~1937年,复由天津返回太原,1934年居万字巷11号,开办王佑民诊疗所。当时山西军政界名人傅作义、李生达、王靖国、李服膺、荣鸿胪、马骏、贾景德、郭象升等常延之诊病,故曾联名在报纸上发文赞誉,广为推荐。因医技精湛,屡起沉疴,救人于濒危之倾,是以医业大兴,求诊者不绝于门。在川至医专任教期间,主讲温病、伤寒、杂病,宋慈亭(川至医院讲师,晋城西上庄乡郜匠人),梁希鸿(三战区兵站总监处少将军医监,解放后任北京丰台医院院长,首都中日友谊医院医学专家,晋城侯匠人)等,当时均为其门下。

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先生迫于战乱,且已年逾半百,遂携眷返乡。回晋城后,又复因日军占领县城,乃被迫流落本县贺坡、伏堂、东大阳、苗匠等地,仍以医济世,奉行其“救贫贱之厄”的夙志。在此期间,他对流散在民间的秘验单方发生兴趣,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但令人惋惜的是在日寇侵华和“文革”两次大动乱中,先生的遗著已大部亡佚。

评价

王佑民是一位中医流行病专家,他对《伤寒》、《温病学》不仅在理论上有高深的研究,还有丰富的临症经验。他对伤寒、猩红热、白喉、霍乱、疟疾、疫疠等症论述精辟,常于群医束手之际,收药到病除之效。用药喜寒凉,对中药木通的运用,识地过人,堪称工巧,名医刘汉民等每提及,深表钦佩。

先生重医德,不计酬值,每遇赤贫而病危者,不仅不收诊费,还往往不避寒暑,深夜登门,故群众深敬之。傅作义将军对他十分尊重,多年来二人常有书信往来,1963年先生病危之际,当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傅将军还亲自写信询问病情。

解放后,先生已进垂暮之年,即在城内南关庆生堂坐诊。人民政府对先生的医德、医术和政治声誉十分重视,从建国初直至逝世前,他一直被推选为晋城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在先生病危和逝世后,地、县各级统战领导同志曾多次登门慰问并出席其追悼大会。不少曾受惠于先生的群众获悉先生逝世的消息后,都不禁潸然泪下,深表痛惜。

这位在医疗和中医教育事业中为国家、人民曾作出过有益贡献的中医学家,将永远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