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颜实甫翻译家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10 00:20:08
阅读 244
颜实甫(1898—1974),重庆市江津石蟆二溪人。16岁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大同大学攻读法文。1918年赴法勤工俭学,自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后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又入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哲学,同时用法文向西方翻译介绍《中国庄子哲学》,著述哲学著作《沉思偶录》。1936年回国,任山东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从事《哲学词典》和有关法文书籍的编译工作。1938年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前身)院长,对学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间撰辑有《中国古陶图说》。1946年任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年调任四川大学讲授世界文学,翻译了名著《罗兰之歌》和《哲学之贫困》。1974年去世,享年76岁。

基本内容

颜实甫(1898-1974),名学荣,号歆,重庆江津二溪乡人。

4岁入塾,继从外曾祖父邵涵学读四书五经,自谓生平学业之基,肇始于此。稍长就读于白沙聚奎小学。后升入涪陵省立第四中学,16岁卒业。继往上海大同大学攻读法文。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颜实甫基于爱国热情,多次撰文支持北京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斗争,宣传除奸救国,抵制日货,深得院长胡敦复赞许。

1919年,颜实甫与聚奎同学邓矩芳等赴法国勤工俭学。百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巴蜀青年奔赴法兰西勤工俭学,踏上探寻救国救民的梦想之路。在他们当中涌现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有的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元勋和革命领袖。

颜实甫自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在里昂中法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旋考入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柏格森(Bengson)哲学,常往来于精神病院,探寻病人的病因病情,取得变态心理的原始资料,以作科学验证。对柏格森哲学的研究,亦犹柏格森研究斯宾塞哲学,初肯定,继而否定。颜实甫以柏格森所谓冲动并不可贵,可贵在于控制;欲望并不可贵,可贵在于平衡。

译述《中国庄子哲学》,阐述庄子思想为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积稿数十万言。另有哲学笔记《沉思偶录》。继后在巴黎大学、里昂大学任教,继续从事文学、哲学研究工作。时曾琦、李璜等组织“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内定颜实甫坐第三把交椅,他不为所动,当面将曾、李所交名单撕毁。

“九·一八”事变后,友人相继去函敦促其返国,共谋救亡。颜实甫于1935年夏归国,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川任国立编译馆编审,担任哲学辞典、法文翻译工作。1938年初任省教育厅主任秘书。

是年8月,颜实甫调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后来演变为西南师范大学。颜实甫就任后全力以赴,改革中国师范教育体制,首先改科为系,开设教育系,中、外文史地系,数、理、化、生物系,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制造试验系等。增强师资力量,聘请名教授来院任职或兼职,安排名技师指导,充实实验设备和图书,提高科研能力,使毕业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适应教育或教学之需要。历时八载,毕业学生近千人。

其间,他还应松溉、白沙人士之请,担任精诚中学董事长,兼任聚奎中学校长,常到两校督课。

1946年,受聘为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讲授文艺评论。1953年调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世界文学。

其译作有法国文学巨著《罗兰之歌》、蒲鲁东《哲学之贫困》,撰辑有《中国古陶图说》,著《沉思偶录》、《中国美术史增编提纲》等。在“文化大革命”中手稿被抄查散失。

1974年4月2日,病逝于北京医院。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