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作
姚以恩毕生都在研究世界文化名人、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或称为肖洛姆·阿莱汉姆)。其实, “肖洛姆-阿莱汉姆”只不过是犹太人见面的一句问候语,即“愿你平安”, “肖洛姆—阿莱汉姆”随手拈了这个普通的问候语作为自己的笔名。一百多年来,“肖洛姆—阿莱汉姆”成了世界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闪亮的名字,一个备受世人爱戴的平民作家和幽默大师,与契诃夫、马克·吐温齐名。他辞世后,纽约数十万民众自发夹道送葬,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几乎是空前的。
中国人知道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很多就是从姚以恩翻译的《莫吐儿》开始的。年轻时的姚以恩,聪慧好学,在上海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读书时,多门功课中外语成绩尤佳。上海解放初期,他考上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俄语,毕业后留校任教;授课之外,还为《文汇报》编辑《俄语周刊》;1951年参加了我国第一个翻译工作者的组织——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
晚年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为姚以恩研究肖洛姆—阿莱汉姆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上海,凡是有犹太作家来访、交流和讲学,或是在上海举行“犹太人与上海”等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都会邀请姚以恩出席和交流。
1994年,“犹太人在上海”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姚以恩应邀出席并作了精彩发言。他着重讲了自己几十年来对犹太文学大师肖洛姆—阿莱汉姆的研究。就在姚以恩发言结束时,一位名叫阿伯拉罕·弗拉德金的以色列犹太学者,激动地站起来,走向姚以恩,握住他的手,热情赞扬他的发言非常精彩。回国之后,阿伯拉罕·弗拉德金还专门写文章,刊登在“中国犹太老居民协会”会刊上,向犹太同胞介绍姚以恩及其研究成果。从此,许多犹太人知道了姚以恩,并不断有犹太友人要求在上海与他会见,至今他已接待了二三十批。
在来访的犹太友人中,最令姚以恩难忘的是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外孙女贝尔·考夫曼。她是一位美国作家,当知道了姚以恩研究她外祖父的感人事迹后,便给姚以恩写了一封信,想到上海与他会面。1994年5月15日,83岁的考夫曼在访华期间,专程来到上海与姚以恩会面,进行了交流。她十分感谢姚以恩对她外祖父多年的研究,非常敬佩姚以恩严谨的治学精神。临别,她将一张与外祖父合影的大幅照片签名赠送给了姚以恩留作纪念。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