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应届生应该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最近热播的职场剧《平凡的荣耀》火了!其中由白敬亭饰演的职场小白孙弈秋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共鸣。
孙弈秋是个穷二代,无学历无背景无经验,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
为了生活,不断就业,送快递、送外卖、超市打工等等,后来因为偶然的机遇才有机会进入一家投资公司。
“三无”孙弈秋在职场中如履薄冰的遭遇让网友深受感触,同时他职业跨度大的经历也引发了热议:到底该找份有口饭吃的职业,还是继续等?
这也是很多应届生面临的问题: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就业就是找份有口饭吃的职业,而择业则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份适合未来发展的职业。
其实当我们在探讨就业还是择业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分析有足够话语权的超优秀应届生(即家庭既优越、能力又超强,对他们来说面临的只是如何选择成功罢了)
我们本质上是在探讨90%的普通应届生,应该怎么做选择,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来避免事业上的失败。
「90%的普通应届生,在就业市场处于“被动选择”状态」
先来看一组由教育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应届毕业生有874万,海归80万,也就是说整个就业市场有954万人需要找到相对应的岗位。
那我们再来看招聘岗位有多少:根据BOSS直聘发布《2022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
简单来说就是,求职岗位供不应求。
很多人都嚷着应届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说“就业是一种被动选择,而择业是主动选择”。
要知道90%的应届生只是普通人,在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环境下,大家其实是处于“被动选择”状态,显然,先择业再就业不适用于普通应届生。
可能有同学会疑惑,为什么普通应届生会面临就业和择业优先级的困惑?
①能力不足且职业需求不明显
我发现有些同学认为应先择业再就业,实际上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大学四年虚度光阴,所以才面临需要就业还是择业的问题。
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无非两点:
一个是能力不足,另一点是职业需求不清晰。
能力不足体现在,虽然明白想要做的职业,但因为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或是缺乏证书,或是缺乏技能,在简历或面试关卡就被pass掉了。
缺乏实践就是没有利用起大学时间进行实习,所以搞不明白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其实这也是很多应届生的通病。
就像我前面说的,很多人大学只是在度日子,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实习是在未来职业选择上试错成本最低、降低风险的最好方式。
我们公司不久前来了一位实习生,上手了一个月还是不能胜任工作,这时候我们给的建议就是: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你可以去尝试其他的职位。
其实这就是实习的好处:你可以多尝试,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可以进行深耕;如果是不适合自己的,再换就是了。
②并非家里有矿,是有生存压力的年轻人
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去谈精神独立、人格独立。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向往经济独立,不仅是为了减少家里的经济负担,很多时候也不好意思再伸手找家里要钱。
然而择业是一个未知尽头的等待过程,普通应届生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能支持自己留有时间慢慢选。
我相信对很多应届生来说,步入社会最先感受到的一点是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
离开了几块钱就能搞定伙食的食堂、一千块就能住一年的宿舍,找工作后不仅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要付高昂的房租,更别说是在那些寸土如金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温饱都是个问题,更别说留有时间来择业了。
所以,还是先就业让自己实现经济独立,再去思考未来的择业问题,这样即使失败,经济风险也会更小。
③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上占领话语权的需求
普通应届生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干劲十足。
在步入职场前,大家都会幻想着总有一天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上占领话语权。
此时先就业就很符合这个需求了,因为在职场中我们的能力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的,如果你是工作做着做着便喜欢上了,想在现在岗位上深耕,那更有利于我们未来的职业深造。
即使你是日后要择业,在现有岗位上所获所得,也能够帮你先提前适应职场生活,感受行业发展的大致方向,总归都是利于择业的。
「想在职场活下去,先避免失败,降低风险」
前面也跟大家说过了,我们探讨的实质是在讨论普通应届生要保证事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学会避免失败,才能在职场上活下去。
对普通应届生来说,就业就是降低风险低的最好方式。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不是所有择业都意味着成功,但一旦择业失败之后,普通应届生需要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就业。
所以,先在职场中活下来,避免进入一直失败的怪圈,这才是普通应届生在降低风险中成本最小的途径。
其次,就业能积累项目经验和工作经历。
在就业过程中,我们能学会更多技能,做出成绩,而这些在未来择业过程中都是可以作为加分项的。
当你目前感到迷茫,职业需求尚且不明晰的时候,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探索。
一味地等着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错失机会,况且不去摸索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意向所在。
所以对于普通应届生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边就业,一边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
「这场长跑,你迟早能赶上风口」
假定每个人都从22岁开始持续工作到50岁,那这一辈子要工作的时间就长达28年,所以说人的职业生涯其实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长跑。
既然已经选择就业了,就不要再怨天尤人,认知和心态上的调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使自己当下的职业生活更加舒心,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的成功择业。
①认知调整
首先要正视自己,现在能够就的业,能够拿到的offer,也就说明了我们现阶段的能力。
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一件值得丢脸的事,恰恰相反,正视自己能促进我们在不足之处上的改进和提升,有利于往后的择业。
当然,给自己适当的鼓励也是很有必要的。
现阶段的能力并不代表未来的能力,要用长远的眼光分析理想岗位需要的技能,并在目前的工作上习得。
如果现在的工作无法提供需要的技能,那我们可以选择报相关课程来进行学习。
②心态调整
我发现很多同学会带着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认定就业就是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但是在工作中抱有这种念头,实在称不上明智。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会固化和强化你对这份工作的认知,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
所以,当你选择就业之后,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既来之则安之,大多数人是做着做着就会渐渐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没必要认为选择就业后,从此就“栽”了。
就像吴军老师说的“任何经历,只要善用,都是有价值的。
”
其实今天最想要扭转大家的认知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事实上是一种主动选择。
因为它帮我们避免了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况且大家都是应届生,试错的成本低,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的,如果已经就业了,那就赶快调整自己的认知和心态。
要相信我们人生的曲线是虽曲折,但总体是向上的。
“普通应届生降低风险,保证事业成功要先就业”
来留言区聊聊你对就业和择业的看法吧!
知乎上有个点赞1.7万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网友们纷纷留言: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也是我这十几年来一直信奉的真理:
读书与不读书,你的世界差别真的很大。
现在邀请你加入锤子简历创始人【Yellow读书会】,剑桥学长Yellow为你精挑细选出最适合年轻职场人的书单,直接读最好的书,和现在最需要的书,不让你选书走弯路。
每周只需15分钟,坚持180天,即可读完25本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0门槛读书
立即加入Yellow读书会吧!
▼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