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除了简历和动机信,我们还可以准备什么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
作者:锤子简历小编 2019/08/01 18:30:00
阅读 30372

除了简历和动机信,我们还可以准备什么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在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卖一个关子,分享四个不同背景求职的真实案例:


除了简历和动机信,我们还可以准备什么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png


求职案例分享


故事1


时间:十年前


人物:我自己(工科)


当时担心自己法语不够好,面试的时候没有办法用很短的时间说清楚自己之前做的项目,就特意把我之前每一个值得一谈的学校项目/实习经历都整理了一遍,抹掉保密信息,按照1页summary+最后的presentation的slide+报告全文的形式准备好。然后把所有的projects打印,编号,装订到了一起,做成了一个大约3cm厚的册子。


每次面试的时候我都把这个册子拿出来放到桌上,只要问到了相关内容,我在口头回答后,会追问对方要不要看看具体的内容(比如我说我的总结能力不错,项目最后的汇报受到好评,然后我就会问对方要不要看我打印出来的汇报幻灯片)。


总的来说,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泛泛翻了一下我的册子,很少有人会花时间看里面的内容。进公司后有一次和上司聊到对方对我的印象,说感觉我很干脆和有条理,前者是从我说话当中感受到的,后者是从扫了我准备的材料10秒后感受到的。


故事2


时间:今年


人物:我朋友(视觉设计)


虽然工作经历比较久,但其实最近这次跳槽才是他第一次独立跳槽(之前的工作更换是因为有同事介绍和保荐)。


他除了准备自己的个人网站外,在拿到面试通知到面试的那几天里面,他硬生生研究了职位要求,按照应聘公司的风格做出来了一系列的图。


最后他被这家公司录取了。我相信大部分的小伙伴在跳槽的时候都会准备自己曾经的作品/资料,但是又有几个会按照职位要求给这个还没有落入口袋的职位量身准备材料呢?


故事3


时间:今年


人物:找我咨询的一个同学(工科)


她为了面试一个风投的实习职位,搜索了这家风投公司最近投的一个项目,并且自己重新分析了这个项目,还把分析结果做成了ppt。


当她把这份材料和简历还有动机信一起发过去的时候,招聘官的原话是:这简直就像是我们自己人做的!


其实她的简历不是最出彩的,但是这份材料为她争取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故事4


时间:今年


人物:找我咨询的一个同学(商科)


第四个故事主角也是之前有提供咨询的一个同学,我决定直接把她在咨询后给我的feedback截屏放到下面让大家自己看。


附加材料加分在哪些点上


我们讲完故事后,来说一下为什么提供比简历和动机信更多的附加材料能够加分,加在哪里?


复习一下,招聘官招聘人的选择标准:想来,能做好,不添乱。除了这个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就是要能记住你的与众不同。试想一下,如果招聘官收到30份材料,其中29份都是简历,动机信;简历,动机信;简历,动机信……突然,这位还多了一个ppt/video/etc?这一下子肯定脱颖而出,让对方印象深刻了。


除了印象深刻,在面试的时候拿出来一些辅助材料,可以极快地帮助对方理解你。举个例子,虽然简历本身现在还没有特别多的人创新,但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用思维树就会比传统CV好很多。又或者,一个项目如果你用嘴说可能需要说上2分钟,但是一张summary的幻灯片放到对方面前,可能你还没说完,对方就已经理解了。


很多你曾经做过的事情都可以被“可视化”。说好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当你把口中说的具体摆在招聘者面前的时候, 说服力肯定加倍。


准备材料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这个职位量身定制附加材料(上文后三个例子)。这样的量身定制会击中三点:


- 动机(都这么认真了,肯定是真爱)


- 硬实力(的确做过,不是嘴上功夫)


- 软实力(能够理解招聘要求,能够把招聘要求消化后用多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理解)


除了说服招聘者外,这个认真准备的过程也会不知不觉地帮你加深对于职位的理解,正如第四个例子中的同学的反馈:本来我觉得只能暂时我会做PPT。但是这次试了之后发现这样还能强迫我再去查查行业信息,竞争者之类的。一般要把ppt做好看了的话,就得好好看看这些东西,这样子还能熟练起来,有的哔哔。 


怎么准备附加材料?


好了,说了一大堆准备附加材料的好处,那是不是每个职位都能准备附加材料呢?每个人自己该怎么思考自己该准备的材料呢?


我觉得有条理的准备材料的过程正是有条理的分析自己特点的过程。


我会把材料分为这样几类:


1 动机类。就是自己针对这个公司或者这个行业的一些分析,来说明自己对于这个职位真的感兴趣。比如要面一个公司的marketing,不妨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marketing的各个方面(市场大小,客户群体,销售渠道,和竞争者的比较等等)。对于商校的同学准备这样的材料基本上等于把你们的课程运用到实际的一个case上。对于工程师学校的同学,这个部分需要大家提前学习一些基本的商校的入门课程(比如business model, strategic analysis, marketing)。


2 硬实力类。这个举例就是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作品,写出来的文章,编出来的模型,app,等等。让别人可以一眼看出来你具备的硬实力。


3 软实力类。比如ppt简洁又好看。商科的同学可以用ppt来介绍自己之前参加的项目,business game,用老师教过的方法来精炼。工程师的同学也是可以用ppt来介绍自己之前做过的每个项目(context,问题,目的,task,结果)。除了ppt外,有越来越多的面试营销,公共关系的同学开始用video的形式来介绍自己。


前段时间偶然和一位来参加我的职场课程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本来觉得自己挺好的,结果偶然来听了一次我的职场课,让他焦虑了。我说我的初心是想要告诉大家一些努力的方向,但并不想吓唬大家:不是说如果这些没做到,你就一定不行。


上面提到的这些附加材料,现实数据是,我这几年接触到的申请者,有附加材料的不超过10%。也就是说 ,其实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去准备这些材料。当然,与此同时,这个数据也意味着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越早开始准备,就会占先机。


最后,我还是要反复强调:材料的质量永远比材料的数量重要。如果看了我这篇文章,因为焦虑或者慌张准备了一些有量没有质的材料,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多说多错。


最后的最后啦,怎么才能不那么痛苦又能准备出比较好的材料呢?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    求职季时,有选择地准备,对于真的很喜欢的职位认真准备。如果你真的喜欢,其实自然而然你可能已经有了很多积累的东西,“厚积”之后只需要整理一下就可以随时“薄发”。


-    不要等到申请季再准备,平时阶段性总结整理。比如:平时做完一个项目就整理(这个时候,整理完了还能发给老师或者导师看看,得到一些feedback,同时让前辈看到你的努力和擅于总结的品质)。


嗯,这下把我想说的都差不多说完了,下次见!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