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于永昌(学者)_名人美术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3/31 16:35:02
阅读 288
于永昌,男,天津人,1952年12月5日出生于河北南皮县,画家、作家、“小百花”工程创始人。

代表作:长篇历史小说《冰与火》;50集电视剧本《总督张之洞》;30集电视剧本《木兰慨歌花正红》;电影《风华少年》;教育成果“小百花工程”;壁画《神医扁鹊》;年画《互相学习》;版画《我为祖国献石油》;油画《雪夜》;《大江东去》等。

个人经历

他的故乡河北省南皮县文化志上这样记载:“于永昌,男,大浪淀乡肖九卜村人。

1966年小学毕业在生产队当社员,1969年应征入伍,先在四川江油任工程兵部队放映员,后调新疆部队当美术创作员。

1975年转华北油田当钻井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河北师大艺术系油画本科,毕业后在大学和中学当教师。

其一贯坚持奋发向上的精神,当农民时曾在县文化馆搞展览,当战士时18岁发表处女作《班务会》,作品《演兵天山》等参加全军美展,当工人时版画《伴侣》获全国工业版画铜奖,当学生时版画《劲往一处使》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当教师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油画《雪夜》获国际青年美展(1985)中国青年优秀作品奖;油画《雪莲》被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收藏。

于永昌读完小学当了几年小农民,生成吃苦耐劳的草根本色,青年到军营,巴山蜀水、天山南北、雪域草原、戈壁大漠的血与火炼成了一个战士的赤胆衷肠。

七六年来到华北油田钻井队当钻工,在巍巍的钻塔上唱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七七年恢复高考,凭出色的绘画和文化成绩,走进河北师大油画本科,后来举教鞭育百花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一改从事了30多年的美术创作和教学的老本行,五年来写出了第一部140万字小说《冰与火》,从此步入了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勇往直前。

荣誉及成就

于永昌从1970年至今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新疆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纸、解放军文艺、连环画报、阳光、诗刊等杂志和新疆人民出版社等发表出版年画、版画、宣传画、油画、论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作品三百余件。

主要美术作品有:年画《互相学习》、与田黎明《军民同练》(合作)、版画《新邻》、油画《大江东去》。

油画《红太阳光辉照万代》等在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数次展出。

于永昌发表的文学作品:1973年《当兵画兵》1978年《永生的姊妹》、1982年论文《学校美有浅谈》、1987年论文演讲《民族民间艺术应分门别类列为国家学科》、2010年文章《我与秦征和他的“家”》、2013年96万字年影视文学《张之洞》、以历史学者身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点评晚清四大名臣》、2015年140万字小说《冰与火》等。

1982年版画《劲往一处使》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1985年油画《雪夜》获国际青年美展《前进中的中国青年》优秀作品奖。

1992年创作了鄚州扁鹊祠壁画《神医扁鹊》。

1986年曾担任第六届全国美展河北省评委。

于永昌在1984年开始,发动了秦征、李桦、周思聪、刘文西、齐梦慧、阎明奎等著名美术教育家向国家文化部、国家教委提出“民族民间艺术应分门别类列为国家学科”。

1985年,于永昌在中国民间美术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大会演讲《创办为八亿农民的民族民间艺术大学》。

他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提出民族民间艺术学科教育和大学要民办公助。

六届人大、政协召开时,他在京西宾馆等住处发动了刘海粟、李可染、古元、吴冠中、李风兰等60多名全国六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国家递交《建立民间美术学科,开设高等院校》提案。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文化部批文成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学院与河北师大合办开学。

开国将军刘秉彦将军曾题词:“永昌同志留念:莫嫌西山秋云淡,独有黄花晚节香。

2001年10月,受国际青少年画展组委会授权委托,负责组织《国际青少年画展华北分赛区画展》成功举办,盛况空前。

多次热心地参加策划、组织了校庆等一些有关的公益性美展活动。

于永昌于1998年创建的“小百花工程”,历时12年,以点石成金的教育智慧,让809名高中生从小百花艺术教育工程中升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江南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里昂美术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高等艺术学府。

许多媒体的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从不同侧面介绍他的事迹,称他“善于将学生引入一个如痴如迷的境界”“由于教育有方,所带学生大多都能考入大学,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小百花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的教育模式。

引起19所大学的领导和专家来参观考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叶毓中观后题词“未污染的一池春水,一块净土。

”四川美院院长兼书记扬圭言观后题词“这里有个小百花,功在园丁利国家。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寥军参观后题词:“艺术教育的奇葩”。

美国画家当场作画赞扬小百花。

他先后应邀北京、河北石家庄、承德、廊坊、江苏连云港、淮安、山东淄博等地学校演讲《我和我的小百花》。

于永昌虽然是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但他的奇人奇事常见于全国许多媒体,点击影响力周刊《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华油电视台的“大乐讲故事”上下集《用美的一生创造美》,河北电视台收视指南栏目《走进华北油田于永昌》,《张之洞编剧武汉行》以及新华网、文化部的中华英才杂志、河北日报等可见相关报道。

农民的朴实、战士的斗志、工人的力量、画家的激情、学者的风骨,铸就了一个当代近乎全才的艺术家。

自我评价

人生如梦,我总失眠。

人生如戏,我总串帮。

人生如歌,我总跑调。

人生如战场,我总走火!

我少年立志要当画家,从年画、版画、宣传画、水粉画、油画的路上走了半个世纪,当读了吴冠中自传《我负丹青》,心头猛地一震,他说:“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一个少一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

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

”他抱着“下辈子不当画家”的愿望驾鹤西去了!都说生命是一场轮回,不知吴冠中是否又重回人间?其实时间是一样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只不过是钟表的滴答而过。

而人在某个时间内的不同选择,才赋予了时间别样的意义。

我在60岁生日这天,想自己绕着太阳已转了一个大圆圈,又回到了起点从零开始,便下定决心,这辈子不当画家了,不学吴冠中把文学家的大愿寄于来生,于是,花甲之年的我一脚踏进文学的新天地从头学起。

初涉影视文学,感觉和美术界的风气一样,都在向“钱”看,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u2018高原u2019缺u2018高峰u2019的现象……”这段话得到了包括文艺界在内的全民认可,其实,真正能达到传世之作的“高峰”作品,何止是“缺”,几乎是“无”。

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只有高原而无“高峰”,艺术沾上铜锈就腐败变质了,艺术何处寻,文化安在哉?

今天中国的文化已变成名人和富豪的文化,而缺少了老百姓的文化,画家的画成了有权人有钱人手中的腐败媒介,影视剧更是缺乏对社会与真理的关怀,翻拍旧故事,嚼别人嚼过的馍,拆别人的毛衣重织一遍,以丑化劳动人民为能事,打着“巨片”旗号所营造的娱乐“视觉冲力”已不能满足电视机前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今天的中国不缺少国际导演和大牌明星,也不缺乏一流影院,不缺院校,不缺资金,不缺观众。

而缺乏的是为人民而不为人民币的好剧本。

我是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乡野草根,虽位卑仍怀责任感,就从写剧本开始,写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影视文学,义无反顾地冲向文学跑道……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