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夏献纶清朝简历_名人简历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08 00:20:20
阅读 470
夏献纶 字筱涛,江西新建人,监生。(?-1879年),为中国清朝官员。

人物简介

夏献纶他于1872年(同治11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统治者。曾署福建布政使、船政大臣。1873年任台湾道。1874年沈葆桢至台,令其诣日将,示以照会,并命赴中路主办开山事宜。淡水厅原有吴阿来及其弟富,素聚匪徒肆毒居民,夏献纶饬地方官勦办在案,尚未经办,而1876年吴阿富率匪徒掳掠居民,为乡勇铳毙;吴阿来遂起而为乱,故斩吴阿来于市曹,历一月平。福建巡抚丁日昌等至台,访闻办理台郡安平?台事宜之凌定国有侵吞工料银至巨万情事,又有何銮等浮收税契之事,饬令夏献纶认真查办,请旨将凌即行革职,澈讯追究。1879年病殁于任。着《台湾舆图》。

历史世纪

咸丰六年(1856),由国学生分兵部武库司主事,兼职方司,寻丁忧离职。咸丰十一年大学士左宗棠任浙江巡抚,督师与太平军作战,献伦随调从戎。以多次战功奏保知府,留任浙江,加道台衔,赏戴花翎。后又以收复浙江湖州府县叙功,升道员,署福建汀漳龙道,不久又署盐法道。后加按察使衔、布政使衔,署台湾道,兼任学政。为官清廉,在台南设义塾12处,劝学兴教;在淡水北禁私贩,在鸡笼煤洞设官管理。有民船遇风,被台湾原住民拘留,献伦前去解释而放回。对日本遇风船只被拘留的,也同样使之得返。秉持正气,揭穿日军企图借琉球船民复仇事进攻台湾原住民的阴谋。光绪元年(1875),补授台湾道。由是筑城设官,召募原住民垦荒,加强台南海防,筹划恒春水利等事宜一一加紧进行。光绪五年六月,在台北主持科举考试,继而冒暑去福州会商防务。炎风瘴雨,加之惊涛骇浪,返台湾即病重身亡,年仅42岁,台岛下半旗致哀。

?

职务

主事(捐) 咸豐[6]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01097號

兵部武庫司主事(兵部行走) 咸豐6年-咸豐7年 清朝碑傳全集 ,5冊 ,4185-4186

兵部職方司主事(兼) 咸豐6年-咸豐7年 清朝碑傳全集 ,5冊 ,4185-4186

道銜 同治[3]年-同治[6]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00591號

知府(浙江補用知府) 同治[4]年-同治[5]年 穆宗毅皇帝實錄 ,149卷

道員(浙江補用) 同治[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01097號

福建汀漳龍道(署) 同治[5]年 清朝碑傳全集 ,5冊 ,4185-4186

福建鹽法道(署) 同治[5]年-? 左文襄公奏牘 ,8

道員(福建遇缺即補) 同治[6]年-同治[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01097號

福建布政使(署) 同治[6]年-同治[7]年(兩次) 穆宗毅皇帝實錄 ,196卷

按察使銜 同治7年-同治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101097號

船政委員(船政提調) 同治[9]年-同治[13]年 臺灣海防檔 ,8

布政使銜 同治9年-光緒5年 穆宗毅皇帝實錄 ,294卷

[不詳](代理船政) 同治9年-同治[12]年 臺灣海防檔 ,56

福建臺灣道(署) 同治11年;同治12年-光緒1年 清季申報紀事輯錄 ,同治12年5月10日 ,36

福建臺灣道 光緒1年-光緒5年 清朝碑傳全集 ,5冊 ,4185-4186

按察使銜(臺灣道兼) 光緒1年-光緒5年 台灣輿圖自序 ,1

提督臺灣學政(臺灣道兼) 光緒1年-光緒2年;光緒4年-光緒5年 清季申報紀事輯錄 ,672;800

作品栏

  古人右史左圖,觀覽並重。蕭何入關,首收圖籍;蓋凡道途險阻、山川阨塞,非圖莫周悉也。

  臺灣,海外荒島耳。鄭氏納土逾二百年,半線以北,闢及彰化、淡水、噶瑪蘭,已入山後。今則自蘇澳、岐萊、秀孤巒、卑南覓以逮琅■〈王喬〉、恆春,拔木通道,殫盡人力,幾及千里;郡志舊圖,付之狉榛莫考。獻綸備兵來此,適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開山撫番之命。台之南北,遞歲周巡;轍跡所由,多涉無人之境。而內山道途、形勢,為從古方輿所不誌。獻綸則欲詳悉為圖,俾回曲窵遠,瞭然尺幅;而民番生聚、村落聯屬,咸有所稽。因命山陰余二尹寵周歷各屬,創為之圖;凡再易寒暑,始竣。而後山圖,又數易;惟嘉應王君熊彪有稿為優,並採用之。番社取其已歸化、備檔案者臚列之,餘難悉數。又屬閩縣王廣文元稚為之纂校,獻綸復參酌審定。圖成,計得幅大小凡十有一,說略稱是;付之剞劂,以補志乘未備。

  曩赭寇之平,江蘇開局刊行輿圖,最為詳贍。臺郡荒僻,固相懸殊;又苦海外載籍荒落,圖之疏略殆所不免。後之留心經世者,更從而考訂擴充之,是則所厚望也夫。是為序。

  光緒五年(歲在己卯)孟夏,誥授通奉大夫布政使銜、分巡臺灣等處兵備道兼按察使銜、提督學政,新建夏獻綸撰。

  臺灣縣輿圖說略

  臺灣,海外島嶼。距福建省會一千二百里(輪船量水表測量,實九百里)、澎湖二百四十里(實一百七十五里)、廈門四百二十里(實四百九十五里),從古未闢荒土也,前明始知其地。國朝順治十六年,鄭成功自江寧敗歸,遂踞之;偽設郡縣。康熙二十二年,成功之孫克塽歸降;廷議設府一,領縣三:曰臺灣、曰鳳山、曰諸羅。

  臺灣,實附府郭。邑治土地鬆浮,局勢隘窄。東、南、北三面沙多土少,西南臨海,不若嘉、彰之平疇廣沃。

  出南門行,由大橋頭歷大林莊、營盤口而至二層行〔溪〕者,南達鳳山之大路也。出北門迆東北行,由柴頭港、漯仔底歷看西、木柵而至曾文溪者,北達嘉義之大路也。

  縣之東有羅漢外門,曾為逆僦煲毁F負嵎。雍正九年,移縣丞以分防;嗣改縣丞為巡檢,今議裁。大武壟者,為臺、嘉分界之區;素作盜藪,亦設巡檢以駐之。羅漢外門迫近內山,群峰羅列:若木岡、銀錠、土樓、魁斗諸山均在縣南,邑志稱之;實祗培塿耳。

  縣西十里,濱臨大海,有市鎮曰安平。前阻汪洋,非船莫渡;今已積沙成地,建造輿梁。昔之隙仔港,即今之洲仔尾;在鹿耳門北,距縣治十五里。前可泊巨舟百餘艘,今復淤為陸地。所謂滄海桑田者,非歟?同治十三年,海氛不靖,始議於安平之三鯤身,倣造西洋砲臺。郡港無內澳,鹿耳門昔可容巨舟出入,今已淤湥牟此牟莺0财骄蘩颂咸欤那镉葎。酌粶�;不風而波,排擊掀翻,響聞數十里。作時,郡艘急駛澎湖或旂後以避之;雖泰西人之善駕駛,語及安平海口,無不目震心駭。此郡城之天險也。地雖磽瘠,而帆檣鱗集,百物所聚,風氣頓開,亦海外一大都會云。

  附錄道里

  縣治往嘉義縣路程:出北門三里柴頭港莊、二里漯仔底、二里渡船頭(即三坎店)、十里看西街、二里木柵莊、十三里曾文溪、渡溪三里:綜計三十五里,入嘉義縣界。

  縣治往鳳山縣路程:出南門一里大橋頭、二里大林莊、五里營盤口、五里二層行溪:綜計十三里,入鳳山縣界。

  縣治往羅漢內門路程:出東門五里坎腳莊、二里上崙莊、六里南保莊、七里舊社莊、三里咬狗溪寮、五里打鹿洲埔、八里烏山莊、二里內門莊、八里茄冬崙、五里中埔莊、七里羅漢門:綜計五十八里。

  鳳山縣輿圖說略

  邑治舊在興隆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亂,莊大田應之,躪縣城;事平,以縣城形勢非宜,議徙於埤頭。在郡南八十里。初,鄭氏納土,鳳山乃毒瘴惡地;令其邑者,多不敢至。今則南盡率芒溪、北及二層行溪百餘里,人民趨若鶩矣。其地東北至彌濃,西至旂後,東南沿海至率芒溪北岸,東涉下淡水溪至阿猴街。

  自阿猴而東南,至內埔莊。內埔莊有二路可通卑南覓,詳恆春「說略」中。率芒溪北行,有枋寮汛焉;僻處海濱,漸近內山。同治六年,始議移設巡檢一員。由縣治北行六十七里,為臺、嘉交界之二層行溪。溪常涸,惟大雨可渡竹筏。由彌濃西行五里為旂尾,屬臺、鳳交界之旁徑。由率芒溪以南,為新設恆春縣境。阿猴林者,素為奸宄出沒,故設下淡水縣丞以駐之。以上,皆稱坦夷。

  東南行三十里為東港街,與新莊、茄冬腳連界。從山麓陸行,可達枋寮;處處依山,多涉險峻。

  城南三十里有鳳鼻山,邑治所由名也;後倚半屏,前臨打鼓。打鼓港即旗後口,在縣西南十五里;浪平,可泊輪船。近為通商口岸,華洋雜處,商賈雲集。今築砲臺,置戍守,洵臺南之門戶也。其餘沿海諸港,半多壅塞;惟東港水深丈許,商船便於出入。

  又有小琉球嶼者,在縣南六十里,與東港對峙,孤懸海中,週圍約二十里;居民三百四十餘戶,男女二千餘口,地不產五榖,以捕魚兼蒔雜糧為生。光緒三年,恐宵小之易於藏匿也,亦屯兵戍守之。

  下淡水溪,在縣東二十里;源發於大澤機西南諸山,合旂尾、彌濃、巴六、萬丹、九甲、南平諸流瀠洄數十里,會赤山之冷水溝,入於海。自下淡水而下,則曹公圳水利最溥,灌田三萬餘畝,水皆環繞埤城;前縣令曹瑾倡捐疏濬,故名。

  大抵鳳山之地,深山大海,形勢雄壯;安內攘外,實為臺南屏衛。前此閩、粵分居,睚眥細故,動成械鬥;今則涵濡教化已歷年所,群聚州處,不復互分氣類矣。

  附錄道里

  縣治往郡城路程:出南門九里大將廟、七里太平橋、四里楠梓坑、十里橋仔頭、八里倒磚仔溪、二里阿公店、二十里大湖、七里二層行溪:綜計六十七里,入臺灣縣界。

  縣治往恆春縣路程:出東門五里山仔頂莊,三里芎蕉腳莊、七里頂鳥鼠洲、三里下鳥鼠洲、六里王爺宮莊、四里五房洲莊、三里東港街、四里崙仔頂、五里塭尾、五里蘆竹塭、七里下寮、五里枋寮、五里率芒溪:綜計六十二里,入恆春縣界。

  嘉義縣輿圖說略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