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关注情绪健康,从这3点做起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2 00:15:00
阅读 159
关注情绪健康,从这3点做起

1、进行精力管理,树立成长型思维

朋友林里是一个典型的“操心命”,生病绝不请假,即便被勒令去医院挂点滴,也要时时追问办公室情况,把自己和同事都搞得焦虑不已。

她不情愿地休假三天,回到公司后发现一切如常,自己并非不可替代,原来公司少了谁都转。

直面职场情绪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再去找寻焦虑来源,针对性地做阶段对抗与复盘,并预留适当放松时间,甚至允许自己在试错中成长。

这便是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在解决情绪问题中的一种具体演化。

很多时候,外界没有逼你迅速成长,反而是个体过分自我苛责。

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职场中的自我精进,还是要稳扎稳打慢慢来的。

2、与环境建立共情,“去私人化”表达

负面情绪不能掩藏,也不能任由释放,因为只要情绪崩过一次,你就会允许自己不断地崩下去。

既然负面情绪需要可视化,那么该如何合理表达?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思考你发脾气是为了什么,你期望达到一个怎样的局面,想达成愿望除了释放负能量,有没有可替代手段。

其次,要重视他人感受。

切忌以自我为中心,说话之前预留10秒时间,设身处地为同一环境的其他人着想,规范职场形象,以求平衡。

最后,要尝试摆脱依赖。

表达背后是渴望安慰,还是力求问题得到解决?适当倾吐很重要,但丧失处理负面情绪的自主性,否则下一次情绪来袭,还是不知所措。

关注当下,不为已经发生的不愉快过多耗费精力。

减少一些内心戏,坦然接受负面情绪所携带的能量,利用它来强化内心。

3、纠正越界的结果导向,规划解决路径

在观看这场辩论时,我问闺蜜会站反方还是持方。

她说:“你别问我藏不藏崩溃,我太累了,打工人不配。

我们为什么时常觉得累?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了过度以结果为准绳,先把一件事赶快做完,再迎接下一件事,不问自己得到或失去什么。

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便也感受不到自己情绪感知能力的弱化。

一颗失去思考的螺丝钉,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也不知道去向何方。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场公开演讲,小红书人资负责人在讲述中首次公开小红书的人才观:要找有“少年气”的“成年人”。

“少年气”意味着初心不改,“成年人”标志着有能力向前。

两种品质兼备,才可能有一番作为。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不能靠“扮演”,而是努力找寻你与世界的联结。

第一步,保持开放心态。

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自我暗示:去相信你不曾相信的,去理解你过去反对的。

逐渐打开认知的边界,恢复自己年龄段该有的活力与自信。

第二步,建立一个小分界线。

做好能力预估,锚定一个分界线,以此判断自己底线到底在哪,适当时机要暴露出来。

不给自己找麻烦,也让共事者知晓你的禁忌点。

第三步,分解并实施目标。

有了底线参照,再去设定目标并分解量化,逐步去完成,体会个个击破的成就感和掌控感。

再次基础上,多做产生幸福感的小事加以调控,制造不延迟的快乐。

不要以回避交流、不参与其中来试图使情绪消失。

逃避不算可耻,但肯定没用。

情绪失控是崩溃的前奏,职场人的情绪不可生硬压制,不能无端释放,更不能被透明化。

减少崩溃瞬间,从正确对待自身情绪开始,愿每个职场人都能轻装上阵。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