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海归简历直接扔”,诛心式招聘当道 都怪我们太优秀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3 00:10:05
阅读 141
“海归简历直接扔”,诛心式招聘当道 都怪我们太优秀

​​LinkedIn曾发布过一篇原创文章,是读者老吴吐槽自己所在公司的HR。

负责帮老吴部门招人的这个HR是新来的。

沟通中老吴跟HR提到,部门近期可能会有海外的客户,如果有海外留学背景会是加分项。

可后来,HR筛过来的候选人却是一水的国内院校。

眼看隔壁部门收了好几个海归,老吴心里犯了嘀咕,当下正是海归回国潮,自己发的岗位为什么这么不受海归待见?

带着疑惑,他直接找到那位HR,想看看被刷掉的简历有没有漏网之鱼。

结果压缩包里的40多封简历,让老吴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

被刷掉的简历,全是海归。

“这都是怎么招聘的?”老吴的火顶上了天灵盖,直接找到人力总监,这名工作令人费解的HR,在入职第一周就被闪电劝退。

老吴质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回答道:“海归就是一群花钱买学历的水货,还都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他们的简历,我直接扔。

诛心式招聘 标签化海归

老吴的故事虽然有点极端,但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HR对海归的有色眼镜问题已经越加严重了。

高等教育内参(Inside Higher Ed)报道,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博士Mingyu Chen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求职市场上,本土大学毕业的求职申请者得到应聘者的回复率比从美国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更高。

甚至从美国名校毕业的的求职者得到的回复还没有从中国本土一般大学得到的回复多。

企业认为留学生要求偏高,就业不稳定。

另外企业也对五花八门的国外大学缺乏了解。

看到海外学历就觉得留学生“难搞”,这种诛心式招聘目前在国内大行其道,认为在外“见多识广”的留学生们野心太大,想法太多。

就业选择也就更多,将来一定会留不住这些神仙,那还不如舍而求其次,选择留下国内毕业生。

言外之意就是,留学生太优秀。

哦,怪我咯?

这则新闻一度上了新浪微博热搜,引发了更多讨论声音。

由此可见,不待见回国留学生的除了HR,还有社会大众,“家里有钱”“野鸡大学”“出国玩票”“不好伺候”是火力重点。

于是评论中又有留学生大军与唱衰者打起口水战,希望掀翻这口天降大锅。

等等,企业觉得留学生太优秀,社会觉得留学生太渣,我们到底行还是不行?能不能给一个定论再来杠?

柠檬精心理

回到老吴的故事,据说,扔HR简历的那位HR,本科学历是一所普通二本,但她从来只对外介绍自己的研究生院校。

她的本科学历是一所普通二本,但她从来只对外介绍自己的研究生院校。

一面可以掩盖学历短板,一面又对“海归高学历”嗤之以鼻。

这又是一个柠檬精案例。

不禁让人深思,成日里唱衰海归,把“回国即失业”“月入2500”挂在嘴边的群体,到底是不是因为能力和财力无法支持出国留学,才对海归恨之深骂之切呢?

其实,越是心理自卑又不思进取的人,才会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同理,总想对比985和海归到底谁更有实力的人,要么既不是出身985名校,也不没留过学,只想看双方掐架图个乐后再一边踩一脚,要么是身在其中,但对个人实力不自信,总想把对家打倒证明自身的阵营。

和几十年前少数留学生选择回国相比,如今有将近85%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都愿意回国就业。

但大量海归回国后短期内无法找到对口工作也是事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不是所有海归吃香或不吃香的问题。

”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汪维纲说。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海归的“柠檬精心理”和片面认知更会成为海归就业的阻碍,如何用实力和能力为自己正名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为此,海归更要了解中国招聘市场,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留意招聘时间和周期。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

”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耿女士表示,“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

”​​​​

来源:于娜在加国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附上内容地址)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