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我害怕那些从不跳槽的人”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4 00:20:03
阅读 140
“我害怕那些从不跳槽的人”

我有一位学员,他毕业7年,换了6份工作。

一遇到不喜欢的工作环境、迟迟不涨的薪资、难以相处的同事,他都用跳槽来应对。

一路换下来,临近30岁,他拿着简历投遍了大半个行业,却发现,再也找不到愿意给自己涨薪的公司,甚至要接受降薪。

而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也换过几份工作,但已经做到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副总裁,年薪百万。

同样是跳槽,为什么有的人越跳越好,有的人却越跳越不值钱,甚至找不到工作?

你好,我是何川,250万职场人充电平台插座学院的创始人 & CEO。

我是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的,从优秀员工,到公司独当一面的管理者,职场人遇到的困难我都经历过。

创业之前,我曾有过3份工作,从月薪2000元到现在的1.5亿身价,我非常理解每个职场人在工作上经历的艰难,也对每个人跳槽时的选择感同身受。

▲ 讲台上站的是我

在职场上想要走更远,必须明白:

跳槽从来不是为了短暂的涨工资,而是为了让自己在职场中更有价值。

如果你正面临职场困境,或是想提升自己,相信我的建议一定能帮到你。

搞不清楚这件事

这“槽”你就白“跳”了

在普通人眼中,跳槽是升职加薪的最快途径。

但实际上,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一定要听我说下去。

升职加薪的方法,无非分两种。

第一种,是提升价格。

比如说跳槽。

跳槽的人更关注工资,自身价值没有本质变化。

跳槽方式主要分3大类:

第一,从三线城市跳到一线城市,能力没增加,但工资增加了,因为一线城市工资高。

第二,从小团队跳到大公司,能力没变,工资也增加了,因为大公司能让你更值钱。

第三,从三线城市小团队跳到一线城市,不仅进入一家好公司,还跟一个好领导参加了一个好项目。

能力没有变,工资大幅度增长,因为一个好机会价值千金。

第二种,是提升价值。

他们涨工资,不是因为跳槽,而是因为贡献更大。

比起薪资,这类人更关注自己是否能学到东西。

他们会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职场资源,竭力完成工作目标。

在公司里,他们不仅有个人贡献,对团队也有很大的贡献。

这种人,一般都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或者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他们非常清楚,靠个人实现升职加薪,局限性大,天花板低;靠团队,才有无限可能。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高薪职场人,他们的薪资,都是价值决定的。

归根结底,想要升职加薪,提升个人价值,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性,才是根本。

跳槽拿到两份offer

我选择了工资更低的那家

跳槽确实可以涨工资,但跳槽都是为了涨工资吗?

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你听说过,越跳槽,工资要得越少的吗?

我就是。

先听听我的故事。

我2008年刚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薪2000元。

为了省钱,和别人合租在半地下室。

空间狭小,光线昏暗,还经常断电断水,房租一个月300元。

▲ 我月薪2000元时租的房子

这2年,我做的都是和工作无关的杂事。

虽然从没涨过工资,但积累了很多能力。

从采访,出稿,编辑,到洽谈合作,拉广告,事无巨细。

后来认定这份工作没什么发展,我辞职去了深圳。

当时收到两份offer,一份是月薪15000元的创业公司,一份是月薪25000元的央企,我果断选了工资更低的前者。

为什么?

因为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低、不如央企稳定,但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性,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让我觉得自己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在这家公司里,我接触到了很多知名企业家: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先生;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

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先生;

中坤地产董事长黄怒波先生等。

至今为止,手机里仅存了一张采访王石先生的合影。

那是2012年,王石先生正在哈佛大学学习,当时的我也非常青涩。

▲ 2012年8月份,访谈王石先生

和这些企业大佬进行面对面访谈和交流,我的思维、视野、能力和人脉资源,都有了井喷式的增长,我对创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别说越跳槽工资越低,我还有跳槽跳到“免费干”的经历。

决定创业那一年,朋友推荐我去一家公司做高管,老板前后找了我5次,我都拒绝了。

我跟他说,我免费给你干3个月,你帮我解决公积金和社保的问题。

3个月后,他想留下我,我非常明确地说,我一定要创业。

2014年,我开始创办插座学院,当时正和岛内部给了我一笔资源。

我也凭个人信用和能力,获得了那位老板150万元的投资。

直到现在,插座学院成立6年,我的身价已经超过了1.5亿。

这些是10年前的我不敢想象的,如果没有这些机会和资源,我的创业之路可能会更艰难。

回过头我才明白,跳槽不是为了短暂的涨工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职场资源,完成自己下一步的个人目标。

▲ 我和我年轻的团队

成为管理者后,我亲自帮助公司的很多年轻人,从基层岗位成长为负责人。

比如我们公司的副总裁,91年出生,17年底加入公司,从新媒体编辑岗位,一步一步成为负责人。

至今为止,他和团队一起创造出了成百上千万的业绩。

能让他有归属感并如此依赖的,正是因为他们的个人价值在这里成倍增长,未来发展能看见更大的可能性。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