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一个再好的采购也斗不过不作为的质量SQE!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5 00:05:10
阅读 441
一个再好的采购也斗不过不作为的质量SQE!

导读:

我们常听到公司各部门抱怨采购部门采购的物料,常发生供应商来料不良、质量差、不齐套等等,如错料、混料、锈蚀、原包装少料、包装破损、标签错误等问题层出不断。

各部门都在为“采购部的问题”灭火,救火英雄随时出现,企业老板也带头四处灭火,救火有功,英雄频现。

但最终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问题下次继续发生,大家继续灭火,无限循环,似乎供应商来料质量问题就是一个不解的谜。

“人治”在公司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如人们只记住了扁鹊医术高明,而扁鹊却说他大哥医术更高超一样(关于扁鹊的故事,感兴趣的可查下百度)。

供应商的这些来料质量问题,真的就只是采购部门的问题吗?

那么,造成来料不良,有哪些主要原因呢?

1、上线后发现来料不良,需退料、补料,IQC检验存漏洞?

2、料号、PO号/批次、供应商编码、数量等标识不清晰,影响仓库收料?

3、包装不合适,设计未考虑,运输保护不够,造成来料不良?

4、IQC检验标准与物料认可标准、供应商生产标准不统一,相互打架?

5、供应商出厂检验OQC不到位,不良品流出?

6、供应商制程IPQC控制不到位,关键工艺品控缺乏,工艺路线、作业指导不清?

7、采购方对供应商的物料认可标准含糊不清,IQC检验无据可依?

8、采购方认可工程师从10个样品中挑出1个合格品,为了封样而封样,供应商不具量产性?

9、供应商的供应商来料不良?

10、……

看似一个小小的来料不良现象,竟然有这么多的影响因素,令人咋舌。

供应商来料质量改善,如同LT交期改善一样,改善交期是公司体系的优化和改善。

然而,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下,只有采购部门承担着交期改善和齐套责任,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在质量体系健全的企业,质量是“防”出来,而不是“检”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质量管理是贯穿公司内部、外部的全流程行为。

而现实却是:一些企业的质量部门只做判官,只说“NO”,从来未从体系、标准上去思考并解决采购物料来料质量的问题。

对此,就要求公司的质量部门SQE与采购部密切配合,必须从“知道、做到、防到”三方面来解决采购物料质量的问题,以确保交期可控,LT达到企业要求。

一、“知道”:指语言、标准要统一一致。

企业采购方需要什么,要求供应商供应什么,应保持共同的沟通语言、标准,首先要保证双方都非常的清楚明白、知道,并形成标准的书面文件(标准)。

根据采购方规格定制的物料,除了规格参数、检验项目、认证等等必要的标准,物料的公差、色差、运输包装、生产包装要求等等,却往往被采购方所忽略。

这与产品研发选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供应商设备适配、生产可行性、制造型企业运作流程的了解程度有关。

比如阳极氧化,批次不同,有可能存在色差。

这时就要做出色差允收范围,及时调整双方的标准要求,以便供应商生产可供,采购方按新标准收料、检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商早期介入产品开发,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与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设计阶段,就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采购方的标准、要求,供应商也可以在厂内落实你的标准和要求。

其次,在供应商开发、选择、认证、导入阶段,质量SQE也要做到“知道”,积极参与、主导质量寻源,确保导入的新供应商符合公司品质要求,而不是做“甩手掌柜”,出了品质问题再事后处理,跟着救火、灭火,把公司品质置于被动!

二、“做到”:指标准执行、跟踪要落地,保障所获来料合格。

知道,更需要做到。

根据物料特性,涉及到定制的技术和质量工程师(SQE、TQC),应在供应商的首批量产之前,实地参与检验供应商的关键来料,深入供应商生产制程,参与品质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关键控制点,以确保所交的物料是合格的物料。

简单来说,就是驻厂质量代表。

供应链管理标杆企业,会继续向上游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以保障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转。

但一些中小企业的现状,缺乏品质控制体系、流程和规范,不要说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介入供应商的制程,就公司内部也是各自为政。

研发埋头设计承认,采购埋头下PO,供应商埋头生产,送货过来IQC埋头检验,大家都在埋头苦干、大干、加班加点的干,但结果却是不合格,来料非生产所需,货不对板。

三、“防到”:指建立供应商反馈、处理、改善的“螺旋式改善体系”。

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地控制供应商来料异常发生,不是简单地“0或1”、“黑或白”二元管理,而应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建立采购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改善的“螺旋式改善体系”。

来料不良一旦出现,负责供应商质量的SQE,应立即触发螺旋式改善机制。

和供应商一起成立改善小组 、进行问题调查及追踪、清查相关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检讨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制定临时和长期改善措施,并持续跟踪。

落实“螺旋式改善体系”,需要供应商品质管理体系来保障,再往下游延伸。

企业应建立对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如供应商绩效考核管理规范、流程等。

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的规章制度、考核机制,先礼后兵,从追责、警告、到罚款、到除名,逐次升级,有章可循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但一些企业现实情况往往是,供应商一旦来料出了问题就组织灭火,救火英雄随时出现,企业老板带头四处灭火,追求短期效益。

救火有功,英雄频现。

而根本问题仍没解决,下次该发生的还是继续发生,“人治”在企业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悲可叹!

一些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缺失,质量SEQ职责不清,甚至没有职能没有人。

质量部门对待供应商品质异常,常走两个极端。

要么一出事就罚款、要求采购部门更换供应商;要么是不罚,无奈地同情采购部门,大家一起“和稀泥”。

质量SQE和采购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谁也没有从体系上去解决根本问题,下次大家继续“友好合作”!

所以说,一个再好的采购,也斗不过一个不作为的质量SQE!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