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产品晓说 ,作者李晓杰
|前言
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是学习、认知领域中不可多得的好书,一方面集成了众多相关书籍的知识精华并梳理成体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众多实践经验、知识落地方法。
至于本书是否鸡汤,核心要看其中是否有可以改变读者行为的点。
于我,潜意识、自我觉察、反思和多角度等有认知巩固,故非鸡汤。
本书是2022年1月第2本五星好书,豆瓣评分8.4分,值得一读!
一、认知与命运
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
利用认知,首先,要理解大脑的构成;其次,保持良好心态,不焦虑、有耐心;最后,利用“潜意识”、“自我审视”做出选择。
提升认知,首先,突破舒适区刻意练习;其次,掌握学习的关键要素;最后,学会多视角看世界。
以下,笔者将详细拆解,如何利用认知,如何提升认知。
二、大脑三重构成
本能脑源于3.6亿年前爬行时代,成熟于2岁左右婴儿时期;情绪脑源于2亿年前哺乳时代,成熟于12岁左右青春期;理智脑源于250万年前灵长动物时代,成熟于22岁左右成年期。
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的神经元细胞,对大脑的掌握力更强。
离心脏也更近,紧急情况下可以优先得到供血。
虽然本能脑和情绪脑看起来低级,但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呼吸、心跳等,运行速度达1亿次/亿,其天性目光短浅、即时满足;而理智脑最快运行速度最快40次/秒,且非常耗能,天性懒惰。
用理智脑的意志力对抗本能和情绪,收效甚微,会精疲力尽。
应该让理智脑、本能脑、情绪脑相互配合,而非对抗。
三、焦虑、学习与耐心
安全感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如财富、权力、能力等。
焦虑则源于欲望大于能力,又缺乏耐心,想很快看到结果。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培养能力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耐心。
学习是神经元联结建立的过程,需要时间不断巩固,而在舒适区边缘行动进步最快。
记住知识只是表层学习,从书中提取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改变意义更大。
耐心靠的不是毅力,而是长远目光。
培养耐心,首先要理解人天性缺乏耐心,就像身体里的原始人,要理解他,温和的对话;其次,面对娱乐诱惑,变对抗为延迟享受;最后,面对困难的事,改变视角,发现意义,让本能脑、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中的乐趣。
四、利用潜意识,跟着感觉走
潜意识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是一种选择策略。
读书也是这样,纯用理性梳理作者知识框架,不如凭感觉找对自己有触动的点,然后去实践、改变,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五、元认知,自我察觉、主动控制
元认知即反思能力,站在第三视角,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从被动行动到主动选择,是认知能力的反馈回路,这也是《七习惯》所讲的积极主动。
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主动控制是在潜意识习惯性行动之前,主动思考、激活理智脑,先审视当前的思维,再做出选择。
审视思维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张,如拿起手机一瞬间,明确这是否是自己认为的正确。
自我控制有3种方法,针对当下时间,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主张;针对全天日程,明确选择下一步要做的事;针对长远目标,明确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如高尔基所说,“第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六、舒适区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4个要求是:明确目标、专注、反馈和难易匹配。
总结成一个点即,制定一个有小进步的目标,而后自然专注、关注反馈。
七、认知提升与学习核心3要素
学习是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学习核心的3个要素是:动机、关联、反馈。
动机包括2方面:难度适宜、用以致学。
难度适宜是让学习难度保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维持学习成就感。
根据能力圈法则,人的能力无法跳跃式发展,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最容易与现有知识关联以扩展认知。
用以致学,指能对自己实际决策产生得失的知识才有用,否则只是智力游戏。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和理解”,而是“判断与选择”。
知识是否值得花时间学习,可以先问一句,这个知识“关我鸟事”。
即使知识价值很高,对别人也很有用,但如果跟自己没关系、对自己没有用,果断放弃。
关联决定了学习深度,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知识互动越多,知识越容易被提取利用。
提升关联能力主要有2种技巧:主动学习、知识体系。
被动学习是被动的接纳、记忆学习的内容,而主动学习是尽可能多的建立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的关联,方法包括与人讨论、实践知识、输出教授等。
知识体系并不是学习别人的知识体系,而是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渐进式的从他人知识体系中摘取与自己知识体系最相关的知识点,以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反馈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调整过程,主要包括2方面:反思生活、反思知识使用。
反思生活经历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学习不止于读书。
反思知识使用是学到一个知识点,主动思考自己可以使用这个知识点的场景,把“还能用在哪里”当口头禅。
另外,在实践中使用知识,检验知识能产生的真实改变。
八、道理都懂却过不好人生
许多人感慨,“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其根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眼高手低,并未把道理落在行动上。
提升行动力有3个技巧:热爱、计划、干中学。
热爱是挖掘对事的兴趣,热爱是行动的第一驱动力;计划是让行动清晰起来,如把目标、时间写下来,但需要知道,做计划不是为了严格执行,而是心有大局,灵活调整;干中学是在“想不清、看不明”时,先行动起来,在干中想、干中学,而不落于光想不做。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认为是鸡汤,有些人认为是干货,别多想,干就是了!
九、多视角观世界
面对问题,我们倾向于听从潜意识单一的视角,直接开干。
但多视角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就像查理·芒格推崇的多元思维模型,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选择综合的、最佳的视角着手解决。
多视角有3个技巧:移位、学习、开放。
移位是从他人的视角,甚至自己十年后的视角来观察现在;学习是借助高人的视角,从更多、更高的层面观察问题;开放是保持客观,多方倾听,不猜测臆断。
十、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成长最简单的路径是:早起、冥想、读书、写作和跑步。
早起可以创造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但又不影响生理健康。
根据睡眠的脑科学理论,普通成年人大多1.5小时为一个睡眠周期,在睡眠周期内被闹钟吵醒会感觉睡眠不足,而在睡眠周期结束自然醒来则神清气爽。
冥想是训练专注力的方法,坚持冥想练习可以养成专注的习惯,让专注变成无意识行为。
而专注会让脑力利用率更高,即学习能力更强。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书籍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首先,阅读最重要的选贴合自己需求的书;其次,阅读只是改变的开始,之后的思考、实践比阅读更重要;最后,阅读时要注意知识关联,并重复组织输出。
写作时利用费曼技巧,追求用自己的语言,最简单的话重新组织学到的新概念,多用比喻,连接未知与已知。
运动可以促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运动后的1~2小时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可以刺激新神经元的生长,效率更高。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