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实习季快到了,谈谈写简历的愚见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6 00:05:24
阅读 125
实习季快到了,谈谈写简历的愚见

校招实习大约一个月之后就如火如荼了, 作为贯穿面试环节的灵魂,简历还是很重要的。

摸鱼太摸了,写一篇文章大概讲一讲我校招后对简历的一些看法和踩过的坑。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上海西南某高校的软件工程学生,因此在签名中会写上SEer in SW这种看起来很魔术的语句。

在今年校招中我幸运地维持着100%的面试通过率并获得了一些心仪大厂的邀请函,最后选择了微信的后台开发作为职业生涯的起步,希望能和微信事业群一起成长。

为了熟悉业务,在此把知乎上发过的一些没灌水的文章搬过来了,希望对微信生态的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

个人认为一封简历,不应该是校招前几个月再开始撰写,而是在大一就开始维护了。

即使某些大佬书面不维护,心里也是在不断累积的,这样在需要时才能迅速组织简历。

举个例子,大一的时候,我简历里可能还会给什么志愿者经历,学生组织经历留空间,主要是因为编程经验太少,只能以此凑数。

这是第一个关键:

如果不是大佬,积攒经历,写满一页,以达到简历充实的目的。

但是写满的人很多,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一页写不下。

这里可以联系一下缓存淘汰,我在维护简历的时候用的是LRU算法,年级越大,越感觉有些经历对目前的自己没有收益,这些经历我认为是可以淘汰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感谢自己大一时就开始写简历的原因,因为动态做这种淘汰,比一次性写简历时再去淘汰,要简单很多。

这是第二个关键:

保持一页,内容有增必须有对应的减,以达到简历精炼的目的。

简历模板

我安利一下gaocegege维护的中文简历模板吧。

我申请PRP,面试校内活动,秋招的时候用的都是这个模板,好处是在国内应该不会撞衫,而且黑白性冷淡风还是很适合程序员的。

市面上的简历模板都比较通用,LaTex模板个人认为很适合程序员,排版方便,作为需要编译的模板,门槛相对较高,证明了一定的编码能力,而且还可以直接在掌握的语言里写上花里胡哨的LaTex花体,直接自证 。

双栏的好处是比较紧凑,而且按照列表形式组织强迫分点描述,避免长句式。

左侧写短内容,例如学历、课程成绩、社区链接这种只需要罗列的信息

右侧写长内容,例如竞赛、项目、论文这种需要阐明细节和技术亮点的信息

https://github.com/dyweb/Deedy-Resume-for-Chinese

github.com

原版demo

笨蛋式的简历思路

写简历以及自我介绍的时候,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平衡输入和输出。

举个例子,我的自我介绍是听说读写,那么听(听课)读(读文章和代码)是输入,说(说博客)写(写项目)是输出。

我的简历上,课程、学历、编程技术是输入,项目、竞赛、博客是输出。

尽可能平衡好输入和输出,简历就很容易找准思路,或者找到完善简历的方向。

如果不知道简历上该写什么,不如把简历上的内容分析一下,哪些是输入,哪些是输出。

如果一个人只会输出,很有可能是CSDN上的配环境大师,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一个人只会输入,那么也无法证明他学习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

这也是为什么实习经历常常被人看重的原因,因为实习是同时具备输入输出的经历。

简历内容

简历和自我介绍作为静态和动态的两个核心,是面试的中心。

人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就像是朱英楠David有期视频里提到了,自我介绍的最后部分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力(以王骁的航空母舰为例),因此后续发问极有可能是针对自我介绍的重点来提起,然后围绕自我介绍开始展开,问其中的技术细节。

但是,同样地,作为动态的内容,自我介绍也很容易被遗忘,因此面试官对这个方面深究之后,一定会回溯到简历上。

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简历的内容任何时候都能查看。

所以自我介绍的点,一定是最核心的亮点。

而简历上,则需要是那些烂熟于心并且不惧怕提问的亮点。

如果是干货多多的大佬自然不必怕,只需要顶会甩脸就行。

不过对于渣渣,感觉还是需要注意扬长避短的。

个人提一些踩过或者没踩过的坑:

罗列经历的时候,按照项目的契合度含金量而不是时间顺序排序。

例如我有个前端,还有什么数模、可视化之类的更偏向于数据分析岗的经历,面试官问起来就会很尴尬。

当然这些经历肯定也是有帮助的,毕竟很多时候企业也喜欢把后台扔去写小前端,把算法扔去写后台,而且和其他岗位对接时会更熟悉。

简历上不提的,面试官默认你不会,这个就很尴尬了。

我看过一些脉脉实名区的普通简历,写会mysql,会spring,占了很多篇幅,但是我自己不太喜欢列工具。

之前秋招日记里也写了,有个面试官问我mysql相关的内容,然后我答出来了,他就笑着问: 你还有多少东西没写简历上。

假如面试官问到了简历上没写的内容,并且你答的很深刻,可能对他来说是意外惊喜,说明知识面很全面,简历写不下,并且会乐观估计其他没写在简历上的知识;但是如果面试官误会了你没有对应JD,就可能会变成扣分项。

课程成绩除了HR没人问过。

虽然说课程成绩没啥好问的,但是课程项目则可以展开,所以光罗列GPA可能不如把硬课的项目写出来更有用,毕竟前者只是数字。

对于GPA不足,部分课程学的很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在相关修业栏把硬课的成绩写出来,比如各种系统课、分布式、数据结构之类的,企业更关注的是和工作相关的能力。

在维护好简历之后,就需要确保每个简历的内容都是真实且掌握了的,一般面试的时候都会对着简历随机问问题,所以大一开始维护简历有个好处就是简历的细节可以记得很清楚,而等到招聘时再去写,遗忘的概率很大。

简历更新

秋招的途中我更新了几次简历,根据面试效果调整简历我觉得很重要。

大概是八月初我投递最后一家微信时,我才最终定稿。

例如,对于面试官经常询问的项目经历,说明可能他们更感兴趣,更符合工业界需求,那么这个经历需要进一步细化,需要更可读地描述细节。

例如,课程成绩更新。

实习相对没影响,秋招则是在暑期进行,因此有些课程成绩还没有出。

如果结果满意的话,应该在相关修业和项目经历及时更新结果,毕竟课程评价也算是背书,要是能得到A+肯定也会有帮助。

上述这些是简历内的影响,还有一些是简历外的影响。

例如,腾讯的校招系统,是采取Stack的模式,最新更新的简历在栈顶,所以更新简历之后面试官能直接看到,有更大的概率捞出。

我还记得我秋招的经历,当时腾讯秋招还没开始,我填简历的时候把意向事业群勾选成了"不限",意向地点填了"上海、广州",理论上是不能定向投的,差点以为秋招完蛋了。

然后在秋招开始前一天,我把简历定稿更新了上去,结果马上被微信捞了,后来秋招开始之后意向事业群清空了,果断意向事业群改成"微信",意向地点改成"广州、深圳"。

不知道为啥事业群不见了,而且我记得城市能填两个

现在想想,应该是因为Stack机制,并且秋招开始前更新简历的人很少,恰好又有面试官在关注池子,所以效率很高。

其他大厂的简历系统很有可能有着类似的机制,以维持简历池的新鲜,所以多更新简历没有坏处。

总结

距离简历定稿差不多快半年了,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了些经验,希望能给学弟学妹和网友带来一些帮助吧。

我自己毕竟也只是校招生,只是从我自己的视角出发,所以讲的也可能有很多问题,希望后续指正。

当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我们都试图让自己的简历差异化。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