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打工人若有所思|“感情不求回报可以,工作不能。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6 00:05:32
阅读 140
打工人若有所思|“感情不求回报可以,工作不能。

最近真是很忙哇所以没有更新,后台有读者问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

健康小尹满怀歉意地赶紧五点爬起来写稿子。

的确,最近的确比较忙,工作日都在上班,大脑处于非常清晰的状态,导致周末就完全瘫掉,什么都不想做,连mark了好久的《后翼弃兵》都没来得及追。

工作的确是让人摒弃“恋爱脑”的绝妙方法,因为得付出智力和情商,却需要谨慎地控制情感。

这样训练了几个月之后感觉整个人的状态的确达到了一个相对冷静温和(甚至是淡漠)的状态。

和国内的朋友打电话说说近况,吐槽最近遇到的人事物,职场经验的“老油条”如他在听完我的抱怨之后感叹,年轻女孩终究是需要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一阵子,才会学会“稳”。

上次写了一次工作感悟,其实就是平时随手记下来的小片段,想着不如就把它作为一个栏目继续写下去,也和更多正在走出校园,走上职场或者社会的同龄人们一些或许有用的参考。

以下是长久以来的经验和思考,不是暂时的情绪,因此不用对号入座。

011. 锅 💣

就是背锅的那个“锅”。

工作里难免会遇到一些犯错挨骂的时刻,但这不一定是坏事。

有些锅是自己的,就该接过来,积极承认错误,并快速解决,吃亏是快速成长的好方法之一。

有些锅坚决不接,不要当老好人,据理力争的battle不可少,在职场上,battle是一门必修课。

任何奖赏的背面都有着背锅的风险。

不要害怕承担责任,低头认错不代表一种失败,只是为了更好的把事情解决掉。

012. 汇 报 💬

以前从来没干过汇报之类的事儿,以为就是隔三差五的念ppt,真的做了几次之后觉得汇报真的挺有意思,需要认真对待。

计划和执行一样重要,汇报和执行一样重要。

职场并不是一个低头做事别人就会给予完全回馈的地方。

汇报是一个吆喝的过程,但注意,吆喝不是邀功。

汇报是一种成果的呈现,也是一种思路的梳理。

可以帮助领导(同事)快准狠地明白你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汇报就像是一门自己给自己的考试,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执行中的缺漏。

说是给他人的内容呈现,更是自我的价值评判。

013. 棋 局 ♟

很多人说职场残酷,背后都是利益纠葛。

作为新人,不必用一种悲观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如果只是一个微小角色,不如将自己当作是一场“棋局”的看客。

当你没有站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别轻易judge,看就对了,职场小白看“棋局”不要光看热闹,看走法,看决策。

接受各种变故,接受一个集体里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动,因为棋局一直在变,所以不要看结果,看原因和决策产生的背景。

棋局的意义在于,用一种更加宏观的视野去看待事物的发展。

局部悲观的事情或许从整体上来说是积极的。

014. 产 品 的 性 格 💎

每一个产品和其主创团队的性格非常相似。

有的人性格喜欢热闹,所以产品就会呈现一种社交扩张型,有的人性格比较内敛,产品可能更注重体验和纵深。

我记得我的前辈在我工作前教导我:“你要把这件事当作是自己的作品来做,你要让自己的人格呈现在作品上。

这是一个“灵魂注入”的行为,应该享受这样的过程。

无论你在做什么工作,多多少少用自己的性格力量和审美偏好为这份工作注入一些“灵魂“,创造就此发生。

015. 卷!卷!卷!🐌

*内卷(involution)一词,来源于克利福德·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词是演化(evolution)。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讨论了爪哇岛的农业始终是劳动密集型,停止演化,并未产生技术或者政治的变革的现象。

“内卷”是今年的互联网高频词,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现象。

互联网上用户常常用这个词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并停滞不前的情绪。

(定义来自网络)

“内卷”这个词今年实在是火,万事万物都可以卷一把。

的确,最近有幸帮助HR筛选一些学生的简历,发现留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上其实也面临着严重的内卷(有空可以专门写一篇)。

这个时代真的不缺乏特别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每个人的履历单拎出来都很能打,但由于整体的同质化过于严重,因此那些“亮点”彼此之间显得如此模糊。

这个时代或许缺乏一些特别“特别“的年轻人,即在某一个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特长或者非常让人难忘技能的人,可是矛盾的是,又期待剑走偏锋,又不能脱离主流价值评判标准,哪这么容易呢?

害,这届年轻人真的挺不容易。

016. I N T R O 🎵

有时候听专辑会遇到一首“Intro” ,这些短暂的旋律是拿来为整个专辑定调,确定风格,有点儿像一个简单的“概述”。

我一直在找自己工作中的那一首intro,为每一天定调。

大学的时候,每天早上我会在上课前去图书馆待一会儿,练两页字或者看几页书,其实看了什么并不重要,只是想养成这样的习惯,和别人说的“沐浴更衣”的仪式感有点儿像,是为了将自己“带入一个氛围和状态”,如同一首intro,为一天的工作学习定下基调。

工作之后,我好像找到了我的Intro(尝试过带书去办公室,但怕领导觉得我在摸鱼):我收藏了好几个创意网站,每天会在工作前看几个案例,找reference的同时帮助自己快速进入一个开脑洞的状态。

推荐的网站/平台有:TOPYS、 VOICER 、 Behance、NOWNESS、It's Nice That

017. “持续”、“稳定”、“可靠“ ⏰

有次和同事聊天,我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时有陷入追问意义的失落。

她说不用急,原话记不清了,但她提到的三个形容词我记得非常清楚,分别是“持续”,“稳定“,”可靠“。

该如何解释呢。

我的理解是,其实不管是做一份工作还是做人(或者说打造个人品牌),都是在编织一种感觉和氛围。

在这样一个强调速度的,有些耐心缺乏的时代,一个能够沉得下心的,相信坚持积累和稳定输出的人,我想,就算没有赶上什么助人上青云的风,人生也是持续稳步上升的状态。

018.零 件 与 发 动 机 🔩

全民自嘲自己是”打工人“,但我看来”打工人“与”打工人“不总是相同。

有的人是零件,有的是发动机。

或许你目前正是前者,努力成为后者,我的意思是,去做一个不仅去执行,而参与决策的人。

如果想要做更大的事情,就得逐步让自己走到一个集体的核心,去做发力的一个部分。

019. “事浮于人” 💦

有个词叫做“人浮于事”,指的是人数超过实际需要,人多事少无计划就会闲,甚至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状态。

我不觉得在工作中人越多越好,我相信细致分工、高效配合和随时沟通,这能让团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领任务,除了领自己擅长的,有时候也得去领领那个“需要稍微跳一跳才能完成”的任务。

靠工作激励自己学习新技能,是挺不错的。

020. 考 验 ✨

听公司领导讲话,常常听到“考验”二字。

作为员工和作为年轻后辈对其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看到的是压力,后者看到的是一种指引。

越长大其实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攀爬耐心,比起唾手可得的那种运气,我反而相信经历过考验和磨炼的东西拿在手里才更踏实。

如果一个人一件事情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那一定也可以随随便便的失去。

好事多磨,是真的。

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维安记,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