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
“中国职业简历 30% 重度注水,70% 经常会有注水”
作者:君仔小编 2022/05/26 00:20:29
阅读 115
“中国职业简历 30% 重度注水,70% 经常会有注水”

我和硅谷创业者聊天时发现,硅谷华人对国内创新渴望了解,但存在深度信息鸿沟。

乘过年在上海,我特别邀请人人猎头创始人王雨豪、日本最大招聘公司 Recruit Holding 亚洲区战略规划经理 Blake Ma,及垂直媒体 HR Salon 创始人冬瓜,来聊国内投资最热领域之一“移动招聘”。

Recruit 是除 LinkedIn 外全球市值最高的招聘公司,曾投资 58 同城,也是 51Job 占股 40% 股东,并已全资收购美国最大招聘信息搜索公司 Indeed。

据 Blake 透露,过去几年,Recruit 正在印度、澳洲急剧扩张,而针对中国招聘市场的旺盛需求,Recruit 收购或投资了多家企业,正积极展开布局。

为方便阅读,我直接将三位 Insights 整理成一篇文章,以下是我记录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全球视野。

两代模式和趋势

讲中美招聘领域区别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基本框架的梳理。

从最早中华英才网、51 Job 到今天各种移动创新,招聘模式其实经历了两代。

第一代是以 51 Job 为代表,美国对应就是 Monster 或 Ziprecruit 等,这种模式最简单说,就是做“信息服务”,把公司招聘信息发到网上,解决问题是:“主动求职者”和企业间的一个关联。

这种模式上世纪经历过一次爆发,包括促成 51Job 等上市,因为需求强,中国 1998 年前后发生人才产业革命,大量人要换工作,而互联网本质是提升效率,所以把需求用网站模型,再借用传统分类广告模式,就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创新,那它商业模式就是广告。

而第二代,是要解决把“被动求职者”翻出来的问题。

因为招聘这个东西,要谈肯定要谈到候选人工作经验,我们其实一般把人才分三层。

最底下这层是特别主动求职人群,哪怕工资涨点,他也考虑换工作,这部分人很愿把信息公开,也愿用各种科技手段找机会;第二部分则占最大市场,即经理到总监,所有公司都想招这个级别的人,那他们中确实有些属主动求职,但大部分还是被动求职,不那么想让信息去很多地方;而最高一层就是 CXO,这种级别的人他信息不会出现在公共通道,即使出现,他目的也不是找工作,而是作为公司老大必须把信息公开下。

所以这也就决定除第一种信息服务模式外,需要中介(也就是猎头)介入求职过程,因为第一层和部分第二层被动求职者倾向通过私人关系找,同时这部分人如果找工作,除薪资这些可量化指标,其实还很在意职业前途,或和一个新老板关系等这些很难量化的东西,那它就要有一个中介去协调。

所以猎头介入模式在美国,就是 LinkedIn。

LinkedIn 虽不像中国现在一些创新,如“人人猎头”开始直接做猎头交易平台(类似房产中介行业,把“经纪人”从中介公司独立解放出来),只做猎头服务前端,但它已经是全球猎头最依赖平台,猎头愿每年付钱给它买很多普通人得不到的数据,包括人才联系方式,他二度和一度关系等,猎头凭这些关系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度,所以 LinnkedIn 服务就很精准。

如果对应估值,你看 51Job 这么多年,市值只有 10 亿美元,但 LinkedIn 市值接近 300 亿美金,这是因为和猎头相关人才市场比例占总人才市场比例最大,而 LinkedIn 相当是一个全球猎头的“淘宝”,所以它市值就高。

另外现在招聘领域还有个趋势是说,我不管你创业切入点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它都在向交易模式靠近。

比如“脉脉”,切入点还是第一代,但未来商业模式是按效果付费,就是只有企业真找到人才,它才收钱。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只有介入交易,你参与和控制力度才有,价值才重要,而过去单纯信息发布“广告”作为第一代商业模式,它价值有限。

但这同时,也就造成一个结果,即招聘领域本身竞争,会比其它领域竞争更激烈一些。

因为假设客户只有在候选人入职时才拿钱,就意味一个人他只要不入职,公司就不用付钱,那它就会倾向选择五到六家公司,帮它同时做招聘,而这样做法在其它领域几乎不可能,比如广告公关公司,因为会造成混乱。

所以这个竞争问题该怎么解决?这是每家招聘公司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你看到或用社交办法做候选人粘性也好,或用大数据做候选人粘性也好,原因都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创新三大驱动力

现在我们来看下这个领域中国市场和其它市场的区别。

第一个是,企业发布成本。

就是说,像美国这种国家,一个职位招聘发布可以卖到三、四百美金,日本差不多一个价,而全球可能只有中国是最便宜的。

一个原因是人民币和美金货币价值不同,这里有个差价;另一个就是说,海外市场无序竞争没中国这么惨烈,中国竞争愿打价格战,中国现在这种信息发布已经越来越接近免费。

第二个区别,中国人才求职意愿极端两极化。

典型代表像招聘广告网站,它会有个 1:9 现象,就是说,腾讯每天会收到超过 13,000 封互联网人才简历,然后每天会有 90% 有效合格人才求职飞向 10% 的 BAT 这些大公司。

这跟美国有很大区别。

美国人,他会愿尝试一些创业小公司。

而据我们知道情况,美国市场候选人倾向在区域内换工作,比如是芝加哥候选人,他就在芝加哥附近找,或纽约附近候选人,他不太会离开纽约,但中国人才地区流动性极其大。

像中国,他如果是北京候选人,到南方工作无所谓,再比如我是个湖北人,要在三个离开家乡的机会里选一个,那哪个对我其实都无所谓,这也造成和深化 1:9 现象,因为我不在乎我在哪,所以资源优势向大公司靠拢。

而第三个区别就是,美国和中国简历真实度不一样,我们说是很不一样,以 10 分制看,中国可能 70% 为轻度注水,30%-40% 是重度注水。

而它造成结果就是说:我们这些创新公司很累,猎头很累,大家都很累。

中国也有一些网站可以像 Linkedin 这样做几度关系,但现在数据量,价值不是特别大,用户数比较低,对我们做招聘的,有效信息少。

这时是非常惨的,我们来看下几个数据:

2013 年 1 月,猎聘拿了 B 轮;4 月,人人猎头拿了种子轮;7 月拿了 A 轮;2014 年 3 月,拉勾拿了 A 轮;4 月猎上拿了 A 轮,4 月猎聘拿了 C 轮;然后 8 月,拉勾拿了 B 轮;11 月,猎上拿了 B 轮,人人猎头又拿了个 B 轮。

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拿 1000、2000 万。

这就是发生在 2014 年短短一年的事。

包括猎头这块,Recruit 今年也准备在中国成立 VC 公司,专门投资招聘类可能是手机端,也可能是互联网一些产品。

也就是说,因为中国招聘市场痛点很大,就让它发生革新机会大,包括在美国做猎头这块,到 Linkedin 好像就停了,因为市场猎头痛点,它没这么强烈,我们说一个行业痛点,是决定创新的一个根本动力。

难点

而除刚才说的信息真实度问题外,现在中国招聘领域狠难的一个地方是说,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

它发生的连锁反应,就是你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拿 A 轮、B 轮容易,但拿 C 轮普遍不容易,因为持续数据增长看不到,就没 C 轮。

这增长包括用户数,也包括收入。

用户数其实难,我举个例子,比如某公司说八个月时间获取 100 万用户很牛,但市场就这么大,它再做八个月,可能差不多还这样。

刚才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有 500 万从业者,他八个月获取 100 万用户,这 100 万容易获取,因为都是每天憋着劲找工作的人,但剩下那 400 万,人家不动。

为什么?因为 2000 年后中国跟互联网有关产业高速发展,人才到今天,它都远远跟不上,今天中国整个人才方面,一方面传统行业淘汰下来的,像沃尔玛这些,公司他不要;另一个,中国现在还有种说法,就是如果你已经过 40 岁,没人要。

为啥呢?

因为国内,反正大家都不懂移动互联网嘛,那反正都不懂,我与其用老家伙,不如用年轻的好了。

所以,现在中国人才市场的一个现状就是一个春运期间的火车票。

这也是中国现在 2013 年、2014 年招聘领域创新企业这么多,但大家实际上都在努力提升的最后一个效果。

本文版权归硅发布所属公司所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锤子简历模板范文,一键导入简历模板内容

锤子简历 简历 模板分类

职位

客服简历模板编导简历模板编辑简历模板律师简历模板翻译简历模板咨询顾问简历模板电子商务简历模板市场营销简历模板软件测试简历模板UI/UX简历模板管理培训生简历模板外贸简历模板采购简历模板策划简历模板护士简历模板建筑简历模板助理简历模板运营简历模板产品经理简历模板程序员简历模板银行简历模板设计师简历模板人力资源简历模板财务简历模板销售简历模板医生简历模板教师简历模板会计简历模板

内容来源说明: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QQ:2772182309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