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那些还没毕业就拿着十几个大厂offer,择业时非500强不去的大神,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很多人在毕业后,其实都在小公司里就业。
当初选择了小公司,或许是为了锻炼自己,可能是期待更多的机会。
然而真相也许是自己的条件不够,大公司看不上平平无奇的我们。
当然,小公司也可以是我们的“权宜之策”,是未来前往更高平台的中转站。
但是,小公司里面有的各类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一不留神,我们就掉在坑里翻不了身。
今天的分享,并不是希望大家对小公司产生偏见,也并非想表达只有大公司才是最好。
而是希望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小公司的大家,认清自己所处的境况,提前做好准备,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要成为“被小公司毁掉的年轻人”。
图片
小公司,有多小?
小公司的所谓的小,一方面是体现在公司的总营收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的员工人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定义,互联网软件行业人员数量100人以下,或者营收1000万元以下的都属于小型公司。
据调查,某地级市80%的人就业在中小型企业,但是这些中小企业的收入只占整个城市的GDP20%左右。
小公司的小,另一方面体现在商业模式还没有得到验证,公司的现金流有限。
曾经,有一位小伙伴毕业4年在4家创业公司待过,基本上每年换一家公司。
她待过的4家创业公司,前3家都是老板的思路有一定问题,没有建立公司的核心业务,最后融的钱烧完,公司只好关门了事,连累她们这些员工只好换一份公司。
很多HR在面对这些应聘者的时候,会认为他们的经历有问题。
觉得如果你加入的1-2家创业公司倒闭了,可能是你的运气问题,但是你去的4家企业连着都倒闭了,是不是你的选择能力有一定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被小公司毁掉的。
图片
什么样的小公司不能进?
很多时候,中小企业中往往卧虎藏龙,一些人眼光极其长远,创业10多年就可以把一家小公司做到上市。
当然,也有一些不靠谱的老板,在读了所谓的MBA之后,学人家玩资本游戏,从核心业务里抽调资金,最后资金链断裂。
被一群人追债,亲手败坏掉一家年入千万的公司。
这些有问题、不适合进入的小公司大致有以下几类问题:
缺少能持续增长的核心业务,或业务停止增长
现在不少数万人的大公司也是从10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
对于一家小公司而言,最可怕的问题就是停止增长,因为这会意味着各种问题的暴露。
一家公司的营收和人员数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
比如说微信的很多总监,最早不过就是普通的一线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微信这个业务发展的很快从一个部门变成了一个事业群,那么很多一线员工才有机会晋升成为带团队的总监。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持续增长,你看公司的用户数是不是在持续增长你就知道了。
只有了更多的用户,才会有更多的收入。
流入公司账户的钱,不会撒谎。
全员老总
如果你去一家小公司面试,总是听到员工叫这个总,那个总,可千万当心了。
这种小公司往往做了一点点小业绩,但很难做大,而且企业中人事关系会比较复杂。
第一,一个健康的小公司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老总”;
第二,老总多的地方企业层级多,层级多的地方效率差,是非多;
第三,你需要花很多精力在人际关系上,这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应该具有的特点。
而那些做得不错的小企业,老板名片往往很低调。
比如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或者工程师。
在公司运营上,合伙人也是能挽起袖子干活,而不是总是希望大家围着他端茶倒水叫老总。
在某家保健品公司工作的小朱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公司内人均老总,上班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熟记各位领导的头衔及其“势力范围”。
而更可怕的是,曾经有一位部门领导离职之后,新接手的领导把该部门的旧员工全部辞退了,以此彰显自己的威严,并且招募新兵,培养自己的势力。
自从小朱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每天都提心吊胆。
不知道下一个被连根拔起的部门,会不会轮到自己?
老板只愿意画饼,不愿意给钱
曾经有一位HR分享了她的经历:
毕业后的她在小公司待了4年,期间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当她想跳槽的时候,本以为以自己的4年经验,在求职市场很抢手,谁知道根本入不了大公司HR的法眼。
她很后悔,因为当时她刚毕业的时候,本来收到一个800人左右的互联网公司的人事专员offfer,但不小心信了小公司老板的鬼话,说“大公司只能当螺丝钉,小公司才能锻炼人”,以及“给你原始股,公司上市你就财务自由了”等等。
作为一名职场人,虽然我们确实应该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收益,但是比起所谓的“原始股,期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与自身切实相关的,更为实际的东西。
例如,我此刻的收入有多少,我能收获什么技能经验,以及当下的经历能让我将来的工作涨多少薪水。
而且,实际上大多数的创业公司,都融不到B轮,更别说上市了。
所以,在老板开始给你“画饼”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擦亮眼睛了。
一位不愿意给马儿喂饱草的老板,是不是真的值得大家替他尽力奔跑?
老板控制欲强,不愿意培养人
还有一种创业公司的老板,希望手下的人一直做好执行性的工作。
对于核心的业务环节从来不放手,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也是减少对于员工的依赖性。
对于员工而言,一直干执行类的活,在市场上也缺少议价能力,也不敢和老板谈升职加薪。
而且,小公司很多时候因为缺乏好的管理和规划,很多事情需要人来救火,就是紧急的任务什么的。
然后就会让员工做一些超出他职责的事情,领一人份的工资,干多人份的活。
如果一个人他在小公司,要同时负责文案撰写,平面设计,视频录制,视频剪辑,活动策划,那基本上注定了他是一个救火员。
然而,光在文案撰写上做得很好就不容易了,而要同时兼顾多样的话,就会导致各方面的能力都只达到仅能够解决这家公司需要的水平,都无法达到顶尖。
最后呢?你变成了一个只符合这个公司目前需求的员工,出去外面,文案能够比不起专门的文案,别的能力也都是半桶水。
如果一家小公司有以上四种症状之一,先不论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好不好,至少说明了这里不利于你长期发展。
这个时候,你需要为未来做些提前谋划了。
图片
身处小公司,如何逆袭?
不要甘于安逸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眼前的工作并没有发展前景。
但是,却总是下不了决心做出跳槽的决定。
每次工作日结束,迎来周末之后,明明备受折磨的大家经过两天的缓冲之后,产生了“我又觉得我行了”的错觉。
久而久之便陷入了“想离职-再等等”的死循环,在犹豫中错过最佳的跳槽时机。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跳槽时机?对于应届生来说,秋招与春招这样明显的时间节点,让他们可以明确地规划自己的求职时间表。
但是对于社招而言,不会再有统一的招聘季,也不会有大型的统一招聘活动。
于是,大家总是处于“年后再考虑吧”、“先拿完奖金”、“要不再等等”的状态。
其实,当我们考虑清楚,认为需要跳槽之后,此刻就是最好的时机。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很多人不敢跳槽,一直呆在小公司中原地踏步的原因,就是担心跳槽更大的公司之后,需要从零开始,职位和薪资得不到保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
当我们加入大公司之后,由于之前的工作工作经历、平台等限制,我们的薪资可能会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却能接触更大的平台,拓宽自己的眼界,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
这些才是日后提高我们薪资水平的核心。
同时,加入大公司后,更加健全的福利制度、补贴等等隐形收入,也会比之前有所提高。
时刻关注求职市场动态
活在小公司,最怕的就是变成被温水煮的那只蛙,在眼前闭塞的环境中止步不前。
每天只会埋头做着重复的工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新的先进技术与行业热点,慢慢地变成了不适用于当前市场需求的人。
因此,我建议大家,哪怕此刻还没有跳槽的打算,也应该时刻关注行业的招聘动态,通过各大企业的最新招聘信息,观察自己所在的同类岗位,以及未来的目标岗位,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人才。
不要让自己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成为只适合一家公司的职场人,困住自己的发展步伐。
关注行业风口
除了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之外,应该加入什么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想从小公司离开,究根结底还是因为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家公司是否有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未来的路。
对于身处小公司的我们,想一步登天加入名企大厂,或许不太现实。
因为名企HR在初步筛选简历的时候,比较注重名企背书。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也不能登天。
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因此,我们也可以多多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有望成为下一批大厂的独角兽企业。
在这里,同样也是平台广阔,机会多多,薪酬福利不输各大名企,是大家走向高处的好选择!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