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笔头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资深笔杆子的经验体会。
作者刘富君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无锡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后辞职创办公务员遴选考试网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阐述了文稿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值得文字工作者学习品悟。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笔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内容篇
基层公务员、文秘工作者都要涉及到公文写作,重点说下公文写作的五要素,或者是通俗一点,就是大家说的公文写作的“五根肋骨”。
写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从这五个方面去看、去想。
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要素清单、框架结构、主题设计、重点内容,以及标杆文稿。
第一,要素清单。
什么叫做要素清单?要让你做一桌饭菜,你要列出一个单子,单子不是菜单,而是所有需要的调料、佐料、蔬菜、鱼肉等等。
或者说你是一个泥瓦匠的工匠头,你就要开出来一个建房子所需要的所有原料——水泥、木材、钢筋等等。
写公文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厨师,一个建筑师。
列要素清单的过程中,还不需要你做饭,也不需要讲究顺序,你能想到什么就罗列什么,这跟厨师做饭列食材是一样的。
第二,框架结构。
这跟厨师也一样的,食材上来了之后要进行分类,有一个大的框架,比如你做为厨师可能会说,这些食材我准备做八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半荤的炒菜、两个甜点还有两个突出我家乡特色的大菜。
(推荐阅读:为领导写材料8年,他总结出这10条心法)
第三,主题设计。
写文稿肯定要有主题。
事实上厨师做饭也要有主题。
比如今天这桌饭你要打造成一个最好的本帮菜,或者是鲁菜,各种风格都可以,这就叫做主题。
再如建筑师设计,会把建筑打造成北方的的四合院风格、罗马风格或者地中海风格等等。
这就叫做主题设计。
你文稿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服从一个大的感觉和方向。
第四,重点内容。
写文稿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没有一个重点,事情就不成立。
一个人长得再美,给大家更多的印象也往往是局部的,比如鼻子很好看,或者眼睛很灵动。
第五,标杆文稿。
遇到一篇文稿任务,不能马上就写,要设计,也就是说要有标杆文稿。
标杆文稿与范文可能还有一点差别。
各方面跟自己要写的文章都非常一致的,那叫范文;能给你带来启发的,可以让你借鉴的,才叫标杆文稿。
所以写公文,首先要列一个要素清单,再做一个框架设计,然后确定一个主题,之后看看哪个部分应该是你文章的重点,再有几篇标杆文稿让你借鉴,接下来你才能具体地去写东西。
(推荐阅读:想成为领导离不开的笔杆子,得把这10个问题参透了)
那接下来可以进行哪些训练?首先,每天从五要素的角度分析一篇文稿,每周解读5天以上,坚持两个月,你的文稿写作水平就会实现大飞跃。
第二,今后写文稿之前要有一个起草说明,为什么这样写,文稿的主题是什么,确定这样主题的背景是什么,框架为什么这样搭,这次讲话的重点放在哪里等等。
这个起草说明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在你的头脑之中形成。
第三,你要建立自己的文稿库,整理一些好的文稿,或者就是你单位之前的优秀文稿,做为你写作的标杆文稿。
(推荐阅读:解决了这“四难”,也许领导会对你写的材料刮目相看)
二、类型篇
文稿的类型化处理是文稿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文稿进行类型化处理,有利于掌握文稿篇幅的侧重所在,或者说掌握文稿的主体内容。
那么文稿大概有多少种类型?事实上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分类。
第一,按文稿内容分类。
按文稿内容分类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总结类,对以往成绩的回顾或者总结;第二种是问题类,查找问题和不足;第三种属于形势类,就是进行形势和环境的分析;第四是部署类,是对今后的部署,对下一步工作的推进;第五种是举措类,或者是叫措施类,侧重于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举措或者是措施;最后一种就是综合类,就是在这个文稿里边既有问题查找又有总结,既有形势分析又有部署等等。
第二,按文稿功能分类。
就是说写这篇文稿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写文稿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宣传展示,是为了宣传和展示单位或者个人所取得的成绩。
在这类文稿中,就不需要写问题;第二种就是资源获取类,要进行某种申请,是为了获得特定的资源;第三种,就是提醒注意类,比如有的时候,领导的文稿讲形势不好、干部队伍作风有问题、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够快不够好,这就是提醒你必须注意;第四种,属于振奋人心类或者叫凝聚目标类,比如年初的领导报告里边,侧重于对下一年进行一种展望,强调新一年的目标。
(推荐阅读:从县里到省直,20年笔杆子的功力都在这“十大关系”里了(值得研习))
第三,按文稿作者分类。
第一种就是党委负责人文稿,是一级党委,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甚至是镇党委书记,他们都是党委负责人;第二个是行政负责人的文稿,或者叫政府负责人的文稿,政府负责人就是省长、市长、县长或者是镇长;第三种是部门负责人的文稿,比如某局的局长。
这里注意一下,如果是某局的党委书记,他应该是部门负责人,而不是党委负责人,因为我们所说的党委是一级党委;第四种就是领导班子的文稿,比如某个领导班子的述职述廉报告,他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领导班子。
这几种文稿,因为作者不同,导致文稿内容、文稿的风格和整个写作之中涉及到的种种要素就不一样。
比如说党委负责人文稿,它倾向于宏观的、方向性的;政府负责人文稿则是落实的、具体的,是措施性的;部门负责人的文稿更加的微观;如果是领导班子的文稿,里边就会涉及到文稿起草之中的一些程序性问题;当然个人署名的文稿,和以某某负责人的身份的文稿还不一样。
(推荐阅读:市委大秘透露的“四字诀”,帮你材料“一稿过”)
第四,按时间跨度分类。
有些文稿时间跨度会比较长,比如说五年规划,或者是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这就属于大跨度的;有一种,比如说年度报告、年度总结,这些充其量是中跨度的;有些半年度的或者是月度的总结,那么就是小跨度的。
大跨度文稿侧重于方向,侧重于宏观,侧重于提出原则,而且在大跨度的文稿之中,你必须出现创新的概念和理念;一般中跨度的文稿,比如说年度报告,也相应要求有创新的概念和创新的思路;但是小跨度的文稿在一般情况下,强调工作的推进、工作的具体落实,除非有新的重大的形势变化,一般不需要有重大创新理念的体现,比如说月度的文稿或者是季度文稿,侧重于一些具体工作。
第五,从参照系角度分类。
文稿都有哪几种参照系?第一种参照系就是学习标杆型文稿。
比如调研报告的写作,你要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调研报告。
其他地区好在哪里,我们怎么学,你的文稿要把这些事项交代清楚;第二种就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文稿,参照系就是上级要求。
非常典型的例子,上一级开完会议,你们要进行贯彻,那么参照系就是上级的大会精神,参照系就是上级的要求;第三种,比如某个领导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参照系。
事实上,部署任务也好或者说明一件事情也好,都要有参照系。
有的参照系具体一点,有的泛化一点。
(推荐阅读:写材料的九个“真相”, “生手”向“高手”进阶的绝技)
三、理念篇
第一,文章不是在纸上,而是在现场。
我有这样的感受,越是正式严肃的场合,文稿操作起来越容易,因为格式等方面就不需要动脑筋了,把领导思路、事实、数字、项目等方面搞清楚是关键。
当然,操作一份党代会报告也不容易,总要搞出点新东西出来,需要创新、动脑筋和熬夜。
但总的来说,是有固定套路的。
但那些非常富有个性的“现场感”讲话,则更能考验水平。
这个观点的主要意思是,一定要注意文稿创作的“现场感”,针对不同受众、针对具体问题、围绕你要达到的效果写文稿,而不能是刚写文稿,就想着怎么凑够字数、弄个像样的结构,然后就交稿了。
(推荐阅读:中组部副部级领导说:好文章就靠这三条!)
第二,不要又臭又长,而要短而美。
现在从事文稿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短。
写文稿,可以以“短”作为倒逼机制提高文稿质量,这样说出来的东西是清晰的、有用的。
坚持写短文,就会发现文章内容都是重要的,都是实际的、有用的。
写短文的好处,一是写的都是重要的;二是长的文稿大家都听不下去,你看那些开会的端坐在那里,但你真的确信他在听吗?三是写短文是对别人的尊重,短的就是好的。
美国一位企业家说,企业小的就是美的。
我说,文章短的就是美的。
第三,文章不是给人看的,是给人听的。
看东西比听东西肯定要累。
所以,把稿子搞成那么复杂的结构,谁高兴陪你玩?一般认为文章是给人看的,今天我们认为文章是给人听的。
如果认为文章是给人看的,你就会非常重视形式、注重结构,挖空心思去搞标题对称、字数对应、词性相同等等。
那样写稿子的,许多其实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今天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将文章的功能转换一下,文章是用来给人说的、给人听的,不是给人看的,这样文章的形式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篇看起来好的文章不一定是听起来好的文章,没有人听的文章就悲催了,你还能指望不听的人回到办公室去看文章?(推荐阅读:学习强国的这组妙文,透露出好文章的四个特质)
第四,文章不能全理性地玩深沉,要有温度。
比如,领导听取重点工作或重点工程的汇报,数字是重要的、信息是重要的、项目是重要的,但是领导格外需要表态式的语言,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表态。
第五、文章不是为多数人写,是为少数人写。
即使有很多人听你的文章,文章也不是写给多数人的。
你的文章好不好,在于少数真正了解情况、了解工作的人被深深触动,感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们了解工作但并没有水平总结这么系统和到位。
当我们明白了文章是为少数人写的,文章就不会面面俱到,不会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四、意图篇
如何确定、如何摸索、如何锁定领导意图,这一点非常的关键。
在机关里写作,文稿本身不是为自己写,你是为单位的一把手或者是说使用这篇文稿的领导写。
领导意图往往不是直接的,不是显性的,不是书面上的。
领导意图的来源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领导意图来自上级文件或报纸。
领导也处于一个组织体系之中,他不是游离于这个组织体系之外的。
领导意图,不是完全私人化和个人化的。
比如领导做决策、办事情可能都会看上一级的党报,起码看头版。
当然,上级文件就是更直接了。
不关注最新精神的领导,是跟不上节奏的领导。
有新的精神,如果你还是按照老精神来办,那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缺乏敏锐性的领导。
所以说这种上级文件和报纸,尤其是头版和一些上级的文件,一定要重视起来。
第二,来自领导显性的表述。
这种表述,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文字上的。
既可以是直接针对要写的这篇文稿,比如,有时领导可能会把一些相关的人员叫到办公室做一些交代,或者说在会议方案上做一些文字性的批示,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他在一次会议的时候说这个问题不再多讲,过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召开会议,我还要重点的讲这个问题,那么你就要善于捕捉。
(推荐阅读:《西游记》的“材料经”,你确定取到了吗?(新手晋级宝典))
第三,领导的日程安排。
一个人的想法最终要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上,而实际行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他时间的安排。
一些单位都有月计划、周计划以及主要领导和一些副职领导班子成员们的日程安排。
通过这些日程安排,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领导的意图。
第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
可以看看本地都有哪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
一个项目能够体现我们愿意投入时间、投入金钱,组织人财物去干这件事情,这本身就说明领导的意图和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有的时候,领导没有就你的文稿或者就这次会议说什么,但是你拿出年初单位的一些文件来看,里边就有这些重点工作。
第五,会议的议程。
任何一个会议的议程,都体现规则。
一个会议安排谁讲话,有谁来发言,一共安排几个人的发言,这里边都体现了领导的意图,所以说领导对会议议程是最重视的。
包括,会议出席对象安排到什么范围?都非常体现意图。
第六,出台的文件。
领导出台任何一个文件都必须花费他的心血,为什么?只要是稍微正规一点的单位,在出台文件之前都要有一个签文的过程。
许多文件还必须上一定层次的议事会议。
所以通过这些出台的文件也可以看出来,文件本身就能够体现这项工作是受到领导重视的,否则就不会出台文件。
(推荐阅读:精华!写材料的“六大规矩”,差一条都会“踩雷”或重写)
第七,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的宏观环境。
写文稿要有时空观念。
比如,半年度的稿子要看是否很好执行了年初的计划,下一步如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做领导都有一种时间的感觉。
要明确一点,文稿即意图,意图即文稿。
如果你没有正确的领会和把握住领导意图,那这篇文稿不是文稿,而是你自己写的文章。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略有删节。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