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培养洞察力,这是本质。
早上九点来钟,一位训练营的用户,申请了字节跳动K12老师岗位,她原本的目标岗位是新媒体运营,简历应该是有一些不匹配,简历评估没通过。
随后,又聊到了一个内容生产的话题,尤其作为一位新媒体人员,如何选题,感觉头脑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破?
借此,在群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主要提到了:
哪类职业必须要学会洞察身边的人和事情;
如何洞察,有哪些方法或途径?
哪种方法适合大多数人?
小白如何开始写作?
3本必看的书籍?
下面分享下小小的思考。
01.
这几类职业必须要洞察“人”
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
只是不同的职业,对人的洞察程度要求不一样,相比偏技术的同学,如码农、数据分析等,做产品、内容运营、HR、销售、营销及设计的同学,可能要更懂人的需求,对人性更敏感。
简单说说产品,我认为产品本质上是解决两大类问题。
(1)围绕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满足他们人们在具体时间(如:大学时期、职场新人期/突破期、恋爱期等)、具体需求(如:选一个好专业、去一家有前途的公司、找一个高富帅/白富美嫁人等)、具体场景(选择的专业,毕业时,竞争饱和不好就业,怎么办?)下的需求,某一天的需求是阶段性需求的无穷小。
(2)解决因为生产要素的链接,而产生的系统性冲突,带来的高耗能、低产出,甚至生产系统奔溃的问题。
前者是以满足人性,拉动消费为目标;后者是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稳定性及多任务处理能力为目标。
有些人,过分把产品魔性化了,产品本身的逻辑非常简单,但不同的产品,解决不同复杂程度的现实问题,而变得纷繁复杂。
其实像马路上的斑马线,就是一个伟大的信息产品,时刻传递给行人与行人、行人与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与交通工具,统一的行走信号。
人归根结底还是动物,只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从而遵守一些既定的规则,这对提升系统(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巨大的价值,也会降低系统运行的故障率。
内容运营的同学,或者干脆说,需要通过写商业软文,写策划案,做各类营销活动,实现品牌曝光、用户增长、市场拓展、消费转化等业务目标,那么,洞察目标用户的需求,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02.
如何培养洞察力?有哪些方法论或途径?
洞察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别咬文嚼字了,一句话就是我们自己,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并且事后证明,还是对的。
比如,大学生找工作,有些人认为简历非常重要,是面试入场券,而且要想拿到心仪offer,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招聘信息获取、早准备、写好简历多投递、事先刷题、模拟面试等;而有些人认为简历相比面试来说不重要,对其他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会证明谁是对。
再比如,现在有一篇软文,有两个标题,你觉得其中一个更贴合目标用户,结果符合之前的判断。
洞察力为决策服务,决策一旦错了,后续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的后果也就很难符合预期了。
那如何才能逐渐培养优秀的洞察力呢?
(1)养成开放的信息接收习惯
前几年有句话很流行,有一位投资人告诉大家,我现在要是给大家说,有一个发财的机会,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人会排斥,觉得我我肯定是忽悠人,连听我说两句都不会的,有少数人可能会凑上来听听,看看我究竟要说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之后他会思考,是不是行得通。
其实大多数接受新的信息时,观望的人居多,尤其当这个信息,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外,自动开启飞行模式,没错,没有开放的信息接收能力。
(2)长期订阅行业、企业、职业及自己兴趣相关的内容
找到和自己职业,兴趣相关的内容,长期订阅,对,一定要长期,偶尔看看,是不行的。
比如我自己比较关注时下的经济发展情况,两年来:
每周都看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http://www.iqiyi.com/a_19rrhwehip.html?vfm=2008_aldbd;
每日必看科技新闻https://readhub.cn/topics,也会定期看的外网https://www.businessinsider.sg;
了解企业投融资情况,会看桔子科技https://www.itjuzi.com;
专业知识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纸质版的书籍,倒是不经常看网站,自控力差,玩物丧志;
现在作为职业发展方面的创业者,也会看看其他人对职业发展,职场成长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这方面我更喜欢国外的网站,如https://www.fastcompany.com、
如果更是要更系统的了解行业情况,优先看咨询公司、券商机构或某些大厂的研究院出具的报告;这个需要特殊渠道获取;
设计是我的兴趣,我会看Abduzeedohttps://abduzeedo.com/获取品质设计创意灵感,对灵感匮乏的设计师来说,这个网站无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也如果是移动端的 UI 设计,尤其会看https://www.uplabs.com、http://redsgn.co;
摄影也是我的兴趣,提升审美的主要途径。
主要看独立摄影师的主页http://www.vivianmaier.com,https://pmagazine.co/shop/,https://www.avedonfoundation.org/the-work;也有一些比较接地气的摄影作品分享网站,最喜欢的是https://unsplash.com、https://www.pexels.com、https://www.lifeofpix.com;
以上就是小小,定期会关注的内容和渠道。
(3)适当拒绝有些信息,主动寻找需要的信息
现在说信息爆炸,一点也不为过,每个人被小红点捆绑了,离不开手机,不断增加小红点,让我们很多时候,在被动接收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就大多数时候,都是顺着用户的,说难听一些是一种麻痹,好听一些是正能量,有时候还会被误导。
所以,必选要卸载掉一些软件,比如微博、抖音、快手等;同时也要取关一些公众号,留一些内容平实、观点独到的优质作者,当然这个标准,因人而异。
顺便说一句,阅读量高不等于文章质量高,看文章类型而论;文章产生的直接价值,也要看是对商业机构,还是对作者,区别非常大。
平日里,遇到具体问题后,主动搜索关键词,以此来阅读相关的文章,比如:在微信里搜用户增长,会有大量的文章,这个时候选几篇看看,会更全面一些,不局限于某一位作者或渠道的内容。
(4)不能丢掉传统的阅读效果
我不知道大家毕业后,还会像学生那会,看一本纸质版的书吗?
小小会看的,不过创业了很忙,看的也少了,以前定期的阅读习惯,变成了遇到问题,才会去翻书,相当于带着问题,去阅读,各有利弊。
(5)保持从0到1,再到 100的工作习惯,有利于检查系统性风险,培养系统性思维
举个例子,如果回到30年前,我给许久不联系的老朋友寄一份信,我可能有下面两个方案:
A 方案:写信、装信、贴邮票、封信封、去邮局、邮寄;
B 方案:写信、装信、封信封;其余工作都委托给更专业的人,这也是工业化的本质,精细化分工。
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可取之处,a 方案的效率不如 b 方案,b 方案的出错率往往比 a 方案高,a 方案有利于发现系统性风险,b 方案只是整个任务流的一段。
如今我们更提倡精细化分工,但人也会更加依赖组织,维护组织稳定,提升组织效率大有好处,但不利于培养个体的系统性思考能力,更依赖组织,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背后,是交叉链接、经验互补、群体依赖。
(6)思考和实践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
前面 5 点,主要是说我们,如何高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心态要开放愿意接收、长期订阅所需内容、防止被信息轰炸、保持学生时期的阅读习惯等。
接下来,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对以上获得的信息或知识,结合自身的时机需要,思考(也就是二次加工处理)并形成新的方法,去实践,去应用。
有利于培养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写作,文章开头已经说了。
在应用实践环节,要反复尝试,找到自己做事的节奏感,有3个关键点如下:
(1)如果试错成本不高,那就减少决策的时间,少耗费大量的精力,快速行动最好;
(2)经常做 AB 测试。
也就是目前为了达到一个目标,眼下没有最优方案,那就选择两个,都试试看;
(3)寻求反馈并利用反馈。
一定要问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顺便问问能不提供一些改进思路,比如问用户:“昨天写了一篇关于 xxx 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 xxx 观点,你怎么看?”或“我给你提供的服务,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环节让你比较麻烦,比如下单到付费的流程;用完后有没有一些新的启发?”等等。
03.
哪种方法适合大多数人?
毫无疑问“写作”适合大多数人。
很多人可能有个误会,写作是不是一定要奔着出书,成为作家去,不是的,大错特错,仅仅是为了把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满足表达欲望,实现反思目的而已。
所以,不要觉得写作,就是要当作家。
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学校里,通过打篮球交朋友,顺便强身健体一样,不是为了去打 NBA 的。
至于为什么说,写作能培养我们的洞察力,原因比较复杂;对于培养洞察力,写作为什么适合我们大多数人,看看下面几点就理解了。
(1)写作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
无须Mac,大办公桌,其实地铁上用手机备忘录都可以写,美好的事情往往是免费的,如空气、阳光和拥抱。
(2)写作不一定要知识渊博,在于习惯的养成,心智的磨炼,以及能真诚地表达。
(3)写作不分年龄,小孩子可以开始写,大人们一样,不像有些事情,太早做,太晚做都不得意。
(4)可接受间断性工作,一篇文章,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多次写完,没有多大影响,不像有些事情,完成了这件,要接着做下一个,没办法随意停手,写作反倒可以。
(5)写作的素材非常容易获得,尤其像今天,时时刻刻发生着很多事情,如果你关心,也有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写,如果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好了。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04.
小白如何开始写作?
说个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之前两位朋友,看我写文章,2016 年年初的样子,他们也想试试,问有什么建议,我也刚刚开始,哪有什么建议,就说先写写熟悉的事儿吧。
他们问我要不要网课,学习学习,当时不是很支持,后来,其中一位买了,有意思的是,那之后,也没看到他们写的文章。
到底要不要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呢?要的,就像小时候拿字帖练字一样,先建立一个整体的认知。
比如写作的要素,文章类型,一些讲故事的方法等。
至于写什么,倒不是难事。
比如不高兴了,心情桑到了极点,一气之下说一通可以;看了一本书,得到了共鸣,回想起来一个人,写点感想可以;加班熬夜,产品终于上线了,心情美丽,写下来喜悦可以;终于和喜欢的走在了一起,开心,写写路上的故事也可以;当然,你对某类话题非常感兴趣,颇有研究,写写观点,提一些方法论,惠己及人也挺好。
小小更建议,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兴趣出发,开始写。
千万别学大 V,看他们写娱乐八卦、历史史实、人物生平等文章,粉丝很多,去模仿,这样容易有挫败感,刚开始拿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练练手,了解一篇叙事型的文章,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应用文需要有目标、依据、方法、特定对象等;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结论等;这个时候,再去了解了解某位人物,某段历史,动笔就容易多了。
记得刚开始要理性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没有人读”。
是正常的,多少作家的书,也常常沉睡在书架上,无人问津,何况我们呢,当成自我对话,反思自我,修正自我的一个手段,就好了,千万别试图想着,通过我们的文字,影响人,获得他们的认可,任何时候,都不该如此。
说到这里,有个小插曲,我在朋友圈经常发内容,有一次一位圈友,点赞之交的那种,留言给我说,能不能写的通俗些,不理解,我也没回,其实有些内容适合,上大白话,有些时候,不适合,一句结论背后,其实可以写一篇文章,读者不理解,不能怪作者,读者也要提升自己,这样才是互相鼓舞。
最后再说一个容易踩的坑,那就是一开始就想写万字长文,还要求富有情感,逻辑清晰,这就别想了,简直要命,真的,200 字也可以,只要把想说的说完就好,字数多少,不是能力体现,事情复杂,要讨论的话题足够大,自然就多写,事情简单,观点也简单,也就写的少。
真诚地,通过文字,写那时那刻的想法、思考、困惑、无奈、迷茫……就好。
05.
三本必看的书籍
主要说三本书,不多介绍,可去豆瓣详细了解。
第1本《决策与判断》
心理学著作,作者斯科特·普劳斯,斯坦福大学博士,这本书系统介绍了,赫伯特·和丹尼尔·卡尼曼的心理学研究。
不管做什么职业,都值得细细品读。
第2本《谈写作》
朱光潜先生的作品,非常精炼,整个内容结构非常清晰,环环相扣,透过写作,谈到了很多人生重要的问题,收藏级的作品。
第3本《写作这回事》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退休的,睿智的,豁达的前辈,饭后,坐在树影下,听他娓娓道来,非常舒服。
而事实上这本书是作者,临死前的作品,在病危中完成的,一位即将离开人间的作家,在向后辈留下他的人生财富,值得一看。
之前还专门写了读后感,改天整理下,分享给大家。
下期再见~
作者 | 小小JackFan
邦帮创始人,职业发展咨询师,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土木本毕业跨地产PM,2017辞职读研,2019年5月创立大学生求职服务平台邦帮,2019 年9月成立公司,2022 年 2 月正式和 Kurryluo、Sandra 筹建邦帮职场大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锤子简历模板范文,一键导入简历模板内容
锤子简历 简历 模板分类
职位
客服简历模板编导简历模板编辑简历模板律师简历模板翻译简历模板咨询顾问简历模板电子商务简历模板市场营销简历模板软件测试简历模板UI/UX简历模板管理培训生简历模板外贸简历模板采购简历模板策划简历模板护士简历模板建筑简历模板助理简历模板运营简历模板产品经理简历模板程序员简历模板银行简历模板设计师简历模板人力资源简历模板财务简历模板销售简历模板医生简历模板教师简历模板会计简历模板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