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粥左罗 ,作者粥左罗主创团
导读
很多年轻的职场人,他们刚毕业一两年,意气风发,每年能涨一两次工资,两年工资翻几倍的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会想:
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30 岁的时候,我肯定月入三万至少,35 岁的时候,肯定是核心管理层的一员。
可惜的是,大多数已经35 岁以上的人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当年刚毕业几年时也跟你一样优秀,但35岁时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
为什么?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zzlloveutoo)
1
35 岁以后
你在职场中会贬值么?
前几天有一个截图被大家广泛传播,标题是“普适性职业生涯”,内容如下:
来源:@微博:36氪
这虽然是一个梗,但其实用调侃的方式戳穿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在职场里,只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平庸,而不是越来越优秀。
这跟大多数人的期待是不同的。
我接触过很多年轻的职场人,他们刚毕业一两年,意气风发,每年能涨一两次工资,两年工资翻几倍的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会想:
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30 岁的时候,我肯定月入三万至少,35岁的时候,肯定是核心管理层的一员。
可惜的是,大多数已经35 岁以上的人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当年刚毕业几年时也跟你一样优秀,但35岁时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
为什么?
因为职业发展并不是一直线性增长的,所以不要把刚毕业那几年的节奏,当成是一直有的节奏。
刚毕业时你什么热情?什么体力?什么精力?什么工作强度?
35 岁时,你还能那样么?
职场上有个公开的秘密,公司招人时,基层员工不喜欢招35岁以上的人。
我自己也创业两年了,收到了几百份简历,35岁以上的我也基本上会略过。
不是年龄歧视,其实你找工作不是应聘,而是竞聘,也就是你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可能合适,但别人也合适。
能力差不多,工资要求差不多,一个是85前一个是90后,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选?
如果你的经验能力碾压年轻人,绝对选你。
但现实不是:
大多数人只是变老了,能力并没有变牛。
2
35 岁后最可怕的事就是成为职场中的奢侈品
35岁后最可怕的事是什么?
就是成为职场中的奢侈品。
怎么理解呢?
第一,奢侈品很贵。
我不太懂奢侈品,但逛街时偶尔会去看看,一个LV的小包动辄两三万,一个迪奥小包也要一两万,不管你怎么营销,我都觉得贵。
职场上 35 岁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贵。
当然,不是价值上真的贵,而是自以为很贵,所以报价高。
高中课堂我们就学了“价值决定价格”这个理论,但现实中大多数职场人似乎并不懂这个规则,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薪资待遇应该随着工龄的增长而持续上涨。
不管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高与低,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还是下降,反正我多干了一年就应该涨一年工资,这句话听上去怎么那么像“我比你年纪大,你就该让着我”?
我在招聘时也发现,90 后的年轻人很多开口就是要个八千一万的,但是很多 80 后,不管自己能力多强,一开口就是15 K、20 K。
第二,奢侈品不实用。
我也买过一些奢侈品包,不过我背过的很少,大多数在柜子里一放就是半年不动一动。
为什么呢?
因为太不实用了。
咱们不是那种大老板或者明星,出门有随车和助理,很多东西不用带身上,我们出门背个包,还是要讲究实用,功能和容量都要考虑。
但对于奢侈品来说,它天然就是反实用性的。
职场上很多35岁以上的人也是如此,不实用。
很多人也是把自己包装得很华丽,曾经担任过什么总监、合伙人,曾经在某某大公司待过,曾参与过某某知名项目,等等,一听特唬人,真实能力,特不实用。
很多人虽然 35 岁,但你好意思说自己有 10 年经验么?你难道不是一年经验重复了 10 年么?
第三,奢侈品不耐操。
我自己找师傅定做过几个包,几千块钱,相当实用,最重要的是耐操,一点不娇贵,随便仍随便放,不小心淋点雨洒点水没事,进门划一下也没事。
但奢侈品可不行,你总怕伤害到它,拿在手里要拿好,放在柜子里要放好。
职场上很多35岁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
硬件基础决定软件效率,过了某个节点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在不断下滑,在这种状态下你能为工作付出的精力还要再打个折。
因为35岁之后,绝大多数职场人都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这就导致你的精力会被分成很多份,你要照顾老人、要照顾孩子、要照顾家庭,最后能分到工作上的还有多少?
不耐操了,体力不行了,精力不行了,不能长时间加班,不能出差很久。
而且年纪那么大,也不能随便骂,还得考虑你职场老人的身份。
反观年轻人,物质压力没那么大,职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好用不贵又耐操。
凡事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个中年人,你可能会站在中年职场人这一边。
但如果你是个企业经营者,你就知道:
敢于重用年轻人的企业才会持续有未来!
如果你的企业不能及时换血,那么你的企业将随着年轻人变老而衰败。
阿里和华为都是持续繁荣企业的代表,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持续押注年轻人。
马云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要敢于把后排的人向前拔”!
任正非说:“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腾讯这点上做得不够,这几年一直在反思和改革。
最近我开始关注 vivo 这家企业,发现它在重用年轻人上更加激进:
对于一个手机企业,一场必须要打赢的仗就是 5G 技术的应用,这场硬仗上,vivo 正在重用年轻人:
2017 年初夏,vivo 通信研究院迎来第一批学员——12 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将作为 5G 标准化研究的培养对象,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
这支 5G 青年战队没有阿里巴巴“神盾局”那么神秘,但他们同样年轻活力、朝气蓬勃,且潜力十足。
vivo 建立这支团队的初衷是认为:
创造未来,要靠积累和沉淀,更要寄望于年轻力量。
标准化研究门槛高,人才难求,如果没有企业机构来培养新人,行业就要走向没落。
vivo 在这件事上不是做做样子,比如参与国际高规格会议,许多公司派出的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相对成熟的员工,这也是合理的。
但 vivo 不是,2017 年起,vivo 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年轻的研究员参会。
临时参会、试行常规参会、常规参会……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但参会的机会总是能出现在年轻人眼前。
1993 年的梁冬就在2018年初代表 vivo 和中国企业站在3GPP 标准化组织会议上,当时他是最年轻的参会代表。
张晨璐作为 vivo 通信研究院深圳研究中心负责人,他说:“我们这个集体,是跟整个国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初做这个决定,vivo的思虑十分长远,大家都认定:3G 突破,4G 同步,现在到了 5G 时代,是时候由中国来引领世界通信技术发展了。
”
一群90后,和全球 5G 专家同台竞技,但这也是 vivo 的大胆之处,更是独到之处。
这是职场竞争中既公平又不公平的地方,你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你的同龄人,而是当下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
随着整个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一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见识的世界、享用的资源都一定比上一代人更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整体一定是比上一代人表现更出色的。
他们更懂这个世界最新的游戏规则,他们更懂这个世界上其他年轻人的需求。
3
如何避免自己 35 岁后成为职场奢侈品?
第一: 尽可能让自己有个拔尖技能
哪怕这个技能再小,就算其它方面你很平庸,你也有个保护自己的看家本领。
你有没有给自己培养一个拔尖技能?
很多人是没有的,大部分人的平庸不是在某个方面的平庸,而是平庸的很均匀,哪哪都不突出。
如果有一天你敢说:老板,我别的都不会,但某某某工作,交给我准没错!
你就赢了。
这需要你在年轻时先专注在一个小点上持续深耕,不要贪多。
记得 2018 年我去一个新媒体千人峰会演讲,那时候我毕业 4 年,我演讲开头有一句大概是:我这个人没什么才华,不会做PPT,不太会用办公软件,不太懂管理,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我啥都不会,只会追热点写 10W+。
台下一片笑声。
其实我就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了一个事实:
你有个特长,你就有了铠甲。
第二: 逼着自己往管理岗走
如果一直在基层,那你就始终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在军队里一个士兵不想退役,就只能逼着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军衔,企业也是如此。
管理的本质是调用一切资源来实现整体目标,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换句话说,到了35岁作为单兵你没法跟年轻人比,但是你可以把年轻人都变成你的兵。
很多人本有机会往管理岗发展,但年轻时爱自由,爱特立独行,爱独来独往,不愿意做管理,自己放弃了,35岁就后悔了。
职场中,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位置比能力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职场前几年,拼命给自己培养一个特长,然后顺势让自己往管理岗上走。
其实这有点让自己从“劳动力”变为“资本”的转变,如果你不能成为“资本”,你就永远是“卖命的一方”。
有些明星就很懂这个。
杨幂 20 岁出演金庸武侠剧《神雕侠侣》崭露头角,23 岁被评为“四小花旦”,25 岁出演《宫锁心玉》获得广泛关注,算的上是年少成名的代表了。
但她没有只在偶像演员这条赛道上一路走到底。
2013年,28 岁的杨幂成立个人工作室,2014 年更名嘉行杨幂工作室,签约高伟光、迪丽热巴、张云龙、李溪芮、张彬彬等年轻演员。
从此杨幂变成了“资本”,这条赛道可没有35岁定律。
年轻时努力积累资源、人脉、经验,择机走上管理道路,让自己成为“资本”。
第三: 尽量走在时代前沿领域
什么是时代前沿领域?
比如 2015 年时我入行做公众号,而不是纸媒,2022 年我开始全力做视频号,即使不成也没关系,因为视频化是未来趋势,学会面对镜头表达也是未来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
直播,短视频,人工智能,区块链,5G....这些都是前沿领域,进入这些领域,你被淘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做出一番成就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比如 vivo 重押 5G 就是在押注前沿领域,押注未来,同时 vivo 在这件事上重用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又会成为 vivo 未来的核心力量,甚至是中国5G的核心力量。
如今面向国际舞台,vivo 是推动 5G 标准制定的中国企业,是积极推动 5G 商用贡献者;面向中国,vivo 又是中国 5G 的引领者。
基于 5G 技术,在 2016 年 3GPP 启动 5G 标准制定时,vivo就成立了 5G 研发中心,全面参与到了 5G 标准化制定工作。
截止目前,vivo 已累计申请了 2000 多项 5G 发明专利,向 3GPP 标准化组织提交 5G 提案超过 3500 篇。
对于5G芯片,vivo 还参与和三星联合研发 Exynos 980双模5G AI芯片,派出了 500 多名专业研发工程师,和三星共同投入、共同研发,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推进 5G 普及进程。
对于 5G 终端,自去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布 5G 商用牌照以来,vivo相继推出了多款5G商用手机,逐步建立起一支覆盖2000元 - 6000 元全价位段的“ 5G 舰队”,大力推动了中国 5G 手机的普及。
面对2022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vivo 在短时间内加快恢复产能,从 3 月下旬开始5G手机日产能就能突破 10 万台。
对于海外市场,vivo 正在以中国、印度为点全面向全球市场铺开,逐渐打开 vivo 的全球化之路。
在 5G 发展上,vivo 已经遥遥领先于多家手机大厂,“华V”引领成为 5G 时代响亮的口号。
张晨璐说,“vivo要做的,就是成为青年战队成长的土壤、基石和动力。
”同样,vivo 也是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 5G 发展的坚实臂膀。
《后浪》刷屏时,人民日报点赞表扬了 vivo5G 青年团队。
个人发展一定要学会借势而为,个体能力再强,个体的力量还是小的,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在一个代表未来的行业代表未来的公司,参与其中,你能混得差么?
第四: 多做有积累性的事
你搬砖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搬砖还是一样的。
你写作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写作就会翻倍收获。
前者是典型的,没有积累性的事,做一次收益一次,后者是典型的有积累性的事,每次做都会在值钱的基础上进步。
当然这也得是你刻意进步刻意积累,我招作者时,有些人写作三五年,我让提交 5 篇像样的代表作品,竟然都凑不够。
职场上很多职业,“越老越吃香”,因为他们的成长曲线接近 a>1的指数函数,初始阶段很难看到成果,反而随着时间的积累,技能越来越强。
这类职业的成长天花板极高,甚至可能没有。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我们一定是更愿意找经验更丰富的老医生,而不是刚毕业的实习生。
找律师辩护的时候,我们也一定想找辩护场次更多的成熟律师,而不是没出过庭的助理。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一名辩护场次无数的大律师,基本上只要他不退休,大家就更愿意找他来帮自己解决问题。
像我从15年在创业邦工作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写内容一直在积累,到现在写一个五六千字的文章,给我三四个小时就够了,而且写出来的稿子绝对会比 80% 的人更好。
这种工作就是积累型的,你过去的每一步都在为后面更顺利做准备。
你在这个领域做的越久,只要你不放弃就会越来越值钱。
像我有时候招做内容的人,我就不太愿意招大学毕业生,因为他的积累和认知都不够,遇见一个热点他也提炼不出自己的观点来,反倒是那些已经做了三四年的会越来越好。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做这一类工作,但积累性这件事,不仅用来评判“职业岗位”,还要用来评判任何岗位中的很多事情。
不管你做什么岗位,你都可以不断的思考,我目前的工作内容中,哪些事是有积累性的,哪些没有,然后你尽量让没有积累性的事逐渐变少,多留下一些积累。
比如,vivo 通信研究院深圳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晨璐表示:5G标准化研究鲜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因为他带领团队共同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积累,他们写了一本名为《从局部到整体:5G系统观》的教材,这本书不仅为 vivo 通信研究院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还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而年轻的一代终将被更年轻的取代,这个循环,没有力量可以打破。
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别让自己过早贬值,至少在 35 岁时,不要成为职场中的奢侈品。
本文来源:
公众号@粥左罗,百万互联网精英的精神食粮。
粥左罗,90后,毕业5年持续进化,从服务员到创业营收千万。
个人成长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发写作、成长、学习、阅读、新媒体课程,学员超过10万人。
坚信成长即财富,坚信优质内容能给你向上生长的力量。
关注@粥左罗,菜单栏查看50篇必读好文。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