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撰写的10个方法
第二期推文我们来聊聊,在避开了各种雷区后,应该如何呈现一份高质量的简历。
即使是资质相近的人,为什么总有人海投简历却均似泥牛入海、有人几乎能百投百中?
职业HR浏览简历的平均速度是8-10秒/份,作为求职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个需要在短时间内看无数份简历的职业HR,你一定更喜欢那些格式规范、重点清晰、让我一眼就看到关键内容的简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当然,有许多同学离开城大后准备去其他学府读硕士或博士,一份简明清晰的个人履历表、申请文书和作品集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
以下10点技巧为本人根据近年来浏览过的学生简历归纳而来,均为常见且较有代表性的情况,所有例图均进行了个人信息脱敏处理,部分图片为了配合举例而进行过编辑处理。
首先认识一个职业——招聘官,也就是俗称的HR。
它的本意是人力资源,代指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们,本文中以HR指代招聘官。
之前我们说过,因为对于HR而言大家都是陌生人,所以才需要通过阅读简历来认识你。
而由于语言是乏力的,所以才需要尽量将一些经历和能力变成可以量化、能够直观比较的数据。
但是由于许多技能是很难量化的,比如我的Photoshop能打85分?我的HR管理能力是69%?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会通过一些权威的、第三方的机构来提供一些证明,为你的某种能力做背书。
常见的证书/认证有以下几类:
· 语言类: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普通话、日韩德法俄等小语种;
· 学术类: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 从业许可类:证券、银行、保险、教师、医师/药师、其他各类行业(水电安保建、记者、导游……)
· 专业技能类:驾驶、办公软件、计算机等级考试、平面设计、CAD、摄影……
· 兴趣爱好类:声乐、乐器、舞蹈、咖啡、美容、烹饪、运动等……
当然,有句老话叫“技多不压身”,各种技能都略懂一点、生活自然美好一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能都有必要去考证的、也不是所有的证都需要展示在简历上的!
锤子简历模板分类
职位
客服简历模板编导简历模板编辑简历模板律师简历模板翻译简历模板咨询顾问简历模板电子商务简历模板市场营销简历模板软件测试简历模板UI/UX简历模板管理培训生简历模板外贸简历模板采购简历模板策划简历模板护士简历模板建筑简历模板助理简历模板运营简历模板产品经理简历模板程序员简历模板银行简历模板设计师简历模板人力资源简历模板财务简历模板销售简历模板医生简历模板教师简历模板会计简历模板
如果你不是从事某些特定行业,比如那些需要从业许可才可从事的工作、或者那些考证门槛很高的行业,是没必要考各种奇怪的“认证”的。
不论是筛简历还是面试,HR最痛恨看到有人列了一大排名目繁多的“认证”,而它们大多数都与求职无关。
“Adobe官方认证”的“平面视觉设计师”不如展示给我们你过去做过的出色作品来的实际,当然如果有人用它来证明“设计能力突出”或者“PS水平满分”,那我们自然是不信的。
对于HR来讲,我们也是在完成“筛选简历”、“面试”的任务,我们也是拿工资做事而已,既不是与你天然为敌、也不会因某种原因对你网开一面。
所以前一期文章提到的20个让人爆炸的错误,会让HR的不满度上升;同样,如果你的简历里通篇套话、没有我期待的重点,也不会有进入下一轮的机会。
所以,简历的关键在于真诚地展现你自己。
不要以为HR是傻的,罗列一大堆课程名称、大大的标题写着“个人简历”、每一项内容都事无巨细地描述很多无用的细节、用春秋笔法和精妙话术来试图蒙混过关……
每年看那么多份简历,HR早就看透了一切!
也不要觉得HR是不如你的,罗列一大堆光鲜亮丽的头衔、千奇百怪的认证、描述一些天花乱坠的成就毫无意义……
你可能很优秀,但是要真诚地、耐心地证明你的“优秀”,不是把一份头衔列表、天马行空的创意品、满是错别字和废话的A4纸丢过来,仿佛在说:“喏,看我牛吧?”
另一个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简历都要100%展现自己所有的优点,有些同学很出色,简历上的东西“爆表”了,就把字放得特别小、特别密,间距压缩得特别窄,觉得不多展示一些就亏了。
其实这样非常不好,我们说每一份简历都应该有岗位适配性,也就是展现最合适该岗位的自己、而不是最“牛”的自己。
HR在阅读简历时,是有一定的预期的。
比如我今天想要招一个秘书,那我的预期就是TA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文笔好”、“性格稳重随和、能吃苦”、“时间和流程管理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等。
那我在筛简历的时候,这几个关键词就是我的预期,如果我能够第一时间在某份简历中看到它们,那我就会认真阅读;
同样地,当中的某些内容是没法通过文字表达的,那我就会尝试用一些相关经历来佐证,比如:
·文笔好:做过文书工作(写推文、做记者、喜欢文学等);
·性格稳重能吃苦:参与其他工作时时的经历与成就(如有过一些力挽狂澜或勇担重任的经历等);
·流程管理: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有过统筹或衔接上下游环节的经历;
·沟通能力:辩论、演讲、授课或分享、团队leader等。
虽然不论是关键词、还是用以佐证的经历,都不是你写了=我会信,但是满足预期一定优于不符预期。
同时,所谓的话术、技巧、笔法都只是一种合理范围内的“包装”而非盗用或虚构,切记切记!
HR虽然是你在这一环节的对手、话事人,但TA们更是你前进的阶梯,一定要真诚地去思考TA们想要看到些什么、不想看到些什么,然后去展现与剔除。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一篇学生简历的最佳篇幅是一页单面A4纸;但不排除某些专业(如设计)或某些用途的简历(如申请研究生)是可以多页的。
所以首先要确定篇幅到底是几页。
而后大家需要明确自己的设计风格——是希望做一份黑白的干货简历、还是一份彩色的精装简历?
▲教师应届生求职简历模板——锤子简历
上图展示的这一份是常用的黑白版干货简历,没有过多的修饰,格式比较固定,阅读时HR会比较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重点。
有些同学觉得简历一定“色彩越丰富越好”、“设计感越强越好”,其实不然,虽然人很容易被色彩与带冲击力的元素吸引,但最终的重点还是会回到内容本身的。
所以,内容才是核心,切勿本末倒置。
第三个问题是你的A4纸要不要分栏?
·希望用单栏:横向单行文字较多、阅读起来目光左右移动幅度大,看起来会累、但是整体能够展示的信息多;
·希望用两栏:内容主次分明,单行文字较少、方便阅读,不过通常要预留一些视觉空白、信息总量会变少。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我直接推荐大家用两栏简历,左右两栏的宽度比为1:2。
套用上一篇讲过的知识点,从视觉重心角度来讲,重要的内容放在右侧较宽的栏中,从上至下放置。
而最不重要的东西放在左侧,尤其是左下角、最多是做一个“压脚”的作用,算是一定的装饰和平衡设计的作用。
一份优秀的学生简历,最核心的内容是:
经历、成就、贡献、认证
(翻译一下就是:社团/实践/工作的经历、获过的奖、贡献了什么个人价值、有哪些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综合能力)
细化到版块来讲,需要有以下版块:
·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求职意向、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兼职/实习/全职工作;
·实践/项目经历:社会实践、团队管理、具体参与执行的项目等;
·奖项及认证:有据可依的能力背书;
·个人技能:常见的、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专业技能(最好能够描述或量化);
·任职情况
·作品集锦
·自我评价
*第5-8项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增减的。
我们之前提到过,Resume和CV的区别就在于“整合同类项”。
流水账似的写100条“参与××活动”、“担任××志愿者”或者描绘了在某个团队的晋升路径,对于读者而言毫无用处。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一个陌生人而言:
你获得过1次辩论比赛的奖项和获得过100次之间的差别无非就是“普通辩手”和“出色辩手”的区别;
在学生会从干事做到副部长→部长→副主席→主席,无非是“普通学生干部”和“出色学生干部”的区别;
参与过1次活动策划和参与过100次活动策划无非是“做过”和“做过很多”的区别……
这种量变很难产生质变,所以切记要把同类型的经历整合一下,不要罗列所有项目,只需要用数据告诉我们结论即可。
常见的几种归纳方式如下:
同一个组织内的任职经历,写最终职务即可,如:“2019.06-至今,历任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公关部部长、副主席等职”(不能只写这一句话,后面的展开介绍请见下一条);
非重点内容的同类信息,举一个例子并汇总数量即可,如:“曾担任2019澳门国际马拉松锦标赛等32项活动的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172小时”;
同一领域的获奖,举一个例子并汇总即可,如:“曾获第五届澳门高校羽毛球大赛亚军等7项羽毛球赛事奖项”;
总体时间线莫抻得太长,大学阶段的简历只需要写大学即可,除非中小学阶段有非常非常重要的经历/奖项,否则不要写;
同时在多个组织任职,只介绍最重要的1-2个组织及具体工作,其他的一笔带过或干脆不写。
虽然我们总是倡导当代青年都做“斜杠青年”,但太多无用标签总会让人眼花缭乱。
所以,为了迎合HR的预期,你要主动地归纳自己身上的标签,而后对应准备应聘的这个岗位来选择性匹配。
上图罗列了几个标签,都是HR在读完简历后可能为你打上的。
比如一个人说自己曾经做过2年的校刊编辑,那我会认为他有一个#写过文章#的标签;
如果他展示了在做编辑期间的丰富成就(如写过5篇10W+,多次入选《××杂志》专栏等),那他的标签就可以换成#文笔不错#。
所以,先归纳自己身上的标签,而后分析岗位的需求,再有选择性地展示简历中的经历,你的赢面才会更大!
2016-2018 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干事;
2018-2019 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秘书部副部长;
2019-2022 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秘书部部长
……
上面这三行字看完,完全无益于对这个人的全方位了解。
所以在叙述个人经历时,必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容,过程,结果
(翻译过来就是: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没了你会怎样/你做得多厉害)
例:
2019-2022 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主席
经过一个月实地调研分析,发现校会存在的问题,并带领团队作出改革,裁撤近三分之一冗员,提高行政效率。
优化宣传平台运营模式,学期累计活跃度同比增长130%。
协调解决同学反映的问题17件,举办21场线上线下活动,15300+人次参与。
卸任时获历史最高票当选“优秀学生干部”(3/5300)。
分析自己简历中哪一项是重要的工作、经历、奖项,而后用上面的格式展开来写。
之前我们提到过,简历上切忌全部用文字来描述,没法让人信服。
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去量化那些能够用数据来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要提供比较的参照系。
通常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有成绩的用成绩:GPA 3.8/4.0,CET-4 486,雅思6.0;
没成绩的用排名:GPA(5/100),(得奖人数/总人数);
没排名的用比例:GPA专业前10%,入围总决赛(前2%);
表示时间用确数:少说“长期”、“经常”,用具体的“××年”、“持续3个月”、“为期半年”等;
多用数据证明能力:“曾编辑108篇公众号推文”要好过“擅长编辑公众号推文”。
HR阅读简历时,往往会默认“反向美颜”你的简历,也就是对你叙述的事物降级来看。
比如说自己“精通××技能”,那我们会认为你是比较熟练;
“多次获得×××”,那我们会认为你应该只是获得过一次……
前一点已经说得很明白,缺乏数据、只用文字描述出来的经历是不可信的。
但很多时候也许你的某项经历也许真的并不突出,那就要学会这些特定的说法:
表示程度:精通>熟练>掌握>了解;
表示身份重要性:带领团队>负责>与团队协作>配合团队>协助上级>参与;
表示时间和频率:长期、持续、始终、多次、经常;
表示结果:丰富、优异、较强……
当然,如果你只用这些文字表述,我们默认它本就是平平无奇。
同时,还有一些比较火的用来支撑简历的活动,我们通常也是直接视为无效信息的,比如:
短期支教(短于两三个月)、商业体验(多港澳、新加坡等地的保险或证券公司,7-10天不等)、义工旅行(多为世界各国的中短期带薪打工、青年义工)等。
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种奇葩的简历照片。
那么,简历上应该用什么样的个人照片呢?
对于照片的选用,必须要根据自己所投岗位和简历设计风格来确定。
照片通常可以从这样的7个要素来分类:
(一)照片类别
证件照:适用性强,绝大多数简历均可用,办理各类手续时也需要提交证件照;
形象照:如上图2、4、5、8,多为已工作人士使用;
生活照:仅适用于个别岗位,如设计师、讲师(图3、6就是包含“授课”这个场景的)等。
(二)有无底色
无底色:透明背景的照片适用性很强,可以放在纯白色的简历中,也可放在某些设计感强的简历中;同时,如某些情况需要红/蓝/灰背景,可以很轻松地后期处理;
带底色:往往用在特殊场景,如入团/党申请书、考试报名、个别国家签证办理等;
带背景:同上文“生活照”小节,而且切勿杂乱!
(三)穿着
正装:工作场景中本就常穿着正装的工作比较推荐用正装照,如银行、金融、酒店等;其他行业酌情选择;
Smart&Casual:如上图1、6、9,凸显青春活力即可,建议大多数同学使用;
便装:如上图2、3、7,同样慎用。
(四)拍照姿势
动作:如上图2、4、5这种抱肩、手插兜、拄下巴、摸脸等,切记慎用!通常是职场老手才会用带姿势的形象照应聘,如果是一个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做这些动作很容易被觉得做作。
无动作:双手自然下垂、肩膀张开即可,简历照通常是上半身甚至只有头部,没必要做pose;面部表情正视前方、保持微笑即可,切忌斜视、大笑、阴沉着脸。
(五)眼镜
戴眼镜:常戴眼镜的同学拍照时可以选用眼镜,但切记要带无镜片的眼镜框,否则镜片反光会让你的眼睛变得十分诡异;
不戴眼镜:如果你的度数不高、平时就是可戴可不戴,拍照时最好不戴;当然,如果觉得戴镜框会让自己更好看,那还是戴一个比较好;但切记,眼镜只需要是普通的镜框即可,切忌墨镜、花镜、单片镜、偏光镜等花哨的类别。
(六)照片形状
常规:通常是正方或竖式长方形,有时也可用圆形;
异形:如上图7,异性照片只在很少量的设计简历中可以使用,而且必须搭配其他设计元素,勿乱用!
(七)人的比例
半身照:如上图3-6,人物腰部以上均可见,显得较小,不太建议大家使用;
近半身照:如上图1,包含肩膀及头部,通常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比例;
大头照:如上图8,通常只包括颈部及头部。
在正文编写好了之后,要利用我们讲过的“设计重心”来引导读者,将重要的、能够迎合HR预期的内容分别放置在你设计的阅读顺序中。
而后,因为纸与屏幕显像原理的不同,务必在做好之后打印出来看一下实体的效果,如果你设计的是彩色版,那就是彩色和黑白都需要打一份。
根据实际的效果,再回到电脑前优化简历的效果;重复这个过程直至满意为止。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不论什么企业或组织,你的简历里有错别字或者格式混乱,分数基本上就可以折半了。
所以在提交简历前,务必仔细校对!
最后,切记我们说过的,生成.pdf格式的文件、命名文件为“姓名-学校-意向岗位”、不要使用纯数字邮箱、改发件人姓名、加标题及正文……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