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所有技能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1. 专业技能
2. 素质技能
很多人说专业技能不重要,因为不在特定行业之内,这个话题就没法细聊,毕竟医生、律师和程序员要的都不是一种专业技能。
实际上专业技能很重要,尤其是从事技术、研发、科研、咨询、法律、医生等等行业的朋友,如果你的职业资历和专业技能挂钩,那你的专业技能就是你打猎的枪,必须要好用。
大部分专业技能都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提高:
1. 增加项目经验
2. 学习使用专业工具
3. 了解行业知识(现状+前景)
那对于高技术壁垒职业,素质技能重不重要呢?也非常重要。如果专业技能决定了职业下限,素质技能就决定了职业上限。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顶尖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可以让你衣食无忧,但很难让你出类拔萃。
所以,一个技术nerd可能是一个出色的程序员、研究员和咨询师,但是绝无可能是研发经理、教授和技术总监,因为后者们需要非常过硬的素质技能。
现实中,绝大部分人从事的都不是高技术壁垒职业,直白点说就是替代性很强,专业技能在职业前途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对大部分职业来说重要的是素质技能。
素质技能有哪些呢?素质技能分为三大类:
1. 思维技能
2. 社交技能
3. 个人品质
⚠️ 重要性也是这个顺序。
思维技能
我之前经常在微博说,如果一个人逻辑不好,脑袋不清楚,情商也不可能高,社交能力不可能强。一切技能都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也包括专业技能。
一句话说,如果思维技能不好,其他的都不可能好。
思维技能很抽象,而且提高起来没有终点,一山比一山高,不管你多厉害,还是能发现更厉害的,但是正常工作和生活里你都不需要“断案”级别的思维能力,大部分人都可以从两方面提高思维能力:
✅ 1. 培养思维习惯
✅ 2. 掌握思维工具
培养思维习惯步骤有三个:
第一, 先培养基础逻辑能力:什么是与或非,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等等,这些能让你把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分清楚。
比如,A这个人不错,A和B关系不好,大部分人的感受是B人一定不咋地。实际上条件根本推不出来这样的结论,但这就是很多人的逻辑水平。
第二, 再了解常见逻辑谬误: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思维谬误,如何克服。
比如,基础概率谬误,最好的例子就是吃海参。海参蛋白质含量55%,鸡蛋只有13%,所以经常有一个海参顶四个鸡蛋的说法。
但是人体对海参蛋白质的吸收率为3%,对鸡蛋的为94%,所以乘上吸收率这个基础概率,在蛋白质方面鸡蛋的营养价值等同于大约10个海参。如果你知道这个就不会再去花冤枉钱。
第三, 学习批判性思维。
思维工具非常多,职场里常用的不外乎这几种:
☑ 六问模型:找潜在问题。
☑ 五个为什么法:找根源问题,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 MECE法: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多地,不遗漏地寻找解决方案。
☑ 七个所以法:预测一下行动结果,有没有副作用,效果预期如何。
☑ 二八定律&四象限法则:工作里常用的优先级划分方法。
☑ 预见性思考:把目光看得远一点。
☑ SWOT:竞争/优劣分析工具,市场竞争,职场竞争,买大件(车、房)如何比货,如何选offer全部用的上,如何选行业,全部都用的上。
☑ 金字塔表达法:在大部分工作沟通场合里,这是最高效的方法,对上级、平级、下级全部适用。
可以说,如果思维技能欠缺,职场前景就不会太妙,生活也混乱,所以这是最值得你投入时间的领域。
社交技能
大多数职业,有了不错的思维技能就可以做到相当不错。
但是想做管理,做领导,做团队核心的朋友必须知道,只有思维技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people skills,就是社交技能。比如:
☑ 情绪管理能力
☑ 向上管理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
☑ 汇报工作的方法
☑ 说服力
☑ 影响力
☑ 倾听能力
☑ 处理工作中的人际矛盾
☑ 拒绝的方法
☑ 提出和接收反馈
个人品质
再说个人品质,比如抗压能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对抗拖延症等等,很多人觉得这些能力最重要,提高这些能力很难,绝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提高个人品质上面。
实际上,有关个人品质的能力门类繁杂,但门槛大多较低,不需要常年累月去学习,借用一些小技巧就能快速提高。
比如提高专注力的番茄工作法,提高精力管理能力的极简法则,对抗拖延症的先做5分钟法,都非常有效。
根据个人的一点经验,在提高职场能力方面,时间分配永远是这样的:
思维技能 > 社交技能 > 个人品质
正在收听《职场核心竞争力》和《晋升之路》的朋友,可以对照下图,快速定位,并且系统地学习这些职场技能,用尽量短的时间弥补自己欠缺的技能。
【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
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
21254人用过
学生求职简历模板
52754人用过
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
2324人用过
经典工作简历模板
6254人用过
投行咨询简历模板
12465人用过
产品经理简历模板
7532人用过
程序员简历模板
7457人用过
留学英文简历模板
4554人用过